春节临近,南麻街道好戏连台。
1月21日夜幕降临,南麻街道侯家官庄村庄户剧团团长齐瑞祥就带领的演员来到戏楼,打开音乐,热情高涨地排练起春节演出的剧目。
“谁编剧谁导演,根据演员特长再把节目分下去,团里12个人有5人是导演。”在排练现场,齐瑞祥告诉笔 者,为了突出新看点,我们新添置服装道具,赶排了10个剧目, 既有礼赞六中全会的《山东快板》,也有反映新风尚的小品《丈夫的情书》,还有展示农家新貌的表演唱《幸福南麻幸福人》;可以说,吕剧、歌舞、独唱,咱们是样样都有。
踏进腊月门,南麻街道文化站就巡回侯家官庄、酸枣峪、许村、朱家庄等20多个剧团指导排练节目,为了让农民群众看上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工作人员分组到独居特色的庄户剧团编排节目,先后在许村剧团赶排莱芜梆子《回家过大年》,在朱家庄剧团赶排京剧《红灯记》,还有侯家官庄的吕剧《娶婆婆》,春节期间亮出来,让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乐呵乐呵,增加节日欢乐气氛。
尽管“庄户剧团”里都是一群“草根艺人”,但创作热情日渐高涨。目前,全街道220多位成员中,除了农村剧团演职人员,有30多名退休职工和10名幼儿教师主动加盟,大家跑龙套、做道具、演反串,累并快乐着。南麻街道文化站长白玉说,先后为52个村(居)指导培训广场舞3期,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在这些文艺骨干的带动下,村民们积极参与进来,一起演、一起乐。
去年以来,南麻街道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在境内创建农村舞台5个,组建起乡村艺术团,建立了村级民间剧团14支、广场舞队52支,体育活动队35支、工艺制作队、书画队、电影队等26支文化队伍,成立社会文化艺术团、“夕阳红”艺术团、少儿艺术团、“送戏下乡”文艺演出队、老年体协活动队等15个艺术团体,有力促进了文明乡风建设,常年送文化进村到社区,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陶冶情操,传承文明生活正能量。也探索出了一条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路径。
“喜好文艺是一种追求,农村文化是一项事业,参加排练的20多个演员,再加上春节期间40多人的秧歌队,带动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一起娱乐、健身,绝对是新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南麻街道宣统委员朱秀盈说。
“党的纲领最高尚,党的纪律铁一样,总书记为首党中央,从严治党措施强……”,在南麻街道,村民们正在表演自己编排的快板书《六中全会放光芒》。他们把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自身实际,编成三句半、小快板等小节目,让党的理论政策一下子变得亲切朴实、易学易记。
虽然气温只有零摄氏度左右,但这并没有影响南麻镇上高村村民们看节目的热情,村里大戏台前一早就围满了人。在二胡、京胡、扬琴、锣鼓等乐器声中,演员们的演唱,引得台下阵阵喝彩。
眼下,全县庄户剧团、文艺演出队等300多支文艺队伍活跃在乡村、城区,参与群众达5万余人,为群众文化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台台好戏连轴转,一位位“草根”明星轮番走上台,沂源百姓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百姓春晚”,处处显现出文明与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