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罗村镇整治“散乱污” 为绿色发展留白

发布日期:2017-08-27 09:52:17浏览次数:字体:[ ]

五黄六月,烈日炎炎,淄川区罗村镇邢家村一处腐殖酸料场被清理、前宅村一家矿粉厂被拆除……罗村镇党员干部冒酷暑齐心协力展开“散乱污”企业整治,一处又一处的“散乱污”企业被整治,一场轰轰烈烈的生态环境整治攻坚战正在打响。

摸清家底,精准施策,彻查彻清“散乱污”

罗村镇工业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五小工业”,特殊的产业结构导致“散乱污”企业点多、面广、量大。为全面做好环保治理工作,彻查彻清全镇“散乱污”企业,罗村镇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专项实施方案,明确了任务分工和办理时限,确定了包片领导为片区“散乱污”治理总责任人,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为直接责任人,村书记、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分工制度。

在整治过程中,镇主要领导坚持在一线调度指挥,镇纪委负责督导检查,镇环保中队负责跟踪验收、销号管理。全体包村干部下村下户,对排查出的“散乱污”企业,严格按照整治标准,进行分类整治。整治情况一天一调度,拒绝瞒报、漏报,坚决按照时间节点彻查彻清,举全镇之力,斩“散乱污”之根。截至目前,全镇累计摸排“散乱污”642家,其中实施“两断三清”的234家。

拆除老旧厂区,环境变好了,隐患消除了

离罗村镇中心不远、鲁家村和大吊桥村中间,有一片狭长的地带,这里是曾经运营了半个世纪之久的罗家庄火车站旧址。火车站及周边区域共有685亩土地,涉及青岛铁路局、原洪山煤矿、大吊桥村、鲁家村等多个产权单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铁路停运后,一直未能对该区域实行统筹规划管理,许多散乱污企业聚集于此,大量粉性物料堆集成山,违章建设量大面广,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这些年,煤台这片地没有给村里带来任何收益,反而带来了污染和周边环境的脏乱差。”大吊桥村委王世九告诉记者。

除了环境污染,管理上的问题更多:煤台区域散乱污企业31家,闲置院落55处,违章建筑25万平方米,各类粉性物料20万吨,消防安全隐患巨大。

从今年年初开始,原镇办企业用地首先开始清理腾退。经过近3个月的努力,17万平方米的镇办企业老旧厂房全部拆除完毕。

“清理拆除的标准是‘厂清地平’,之后要对土地进行保护,不让乱堆乱倒,并完善围挡。下一步等待政策,需要绿化就绿化,需要做产业就做产业,根据政府统一规划安排。”大吊桥村党委书记许立军说。

“听说这块地拆完以后,要集中管护起来,为今后的绿色发展留白,不会再引进散乱污企业。我们生活在附近的受益了,以后环境越来越好了!”大吊桥村村民一致拍手称赞。

分类施策,全力突围,加快企业转型发展

治理“散乱污”并不是一关了之,而是分类施策。对于环境脏乱差、治理提升无望的企业,坚决关停取缔;而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产业转型升级才是长久留存之路。

奔达三金模具是一家专门生产冲压模的小企业。“散乱污”治理期间,因厂区环境卫生差等原因被列为“散乱污”治理提升类。“谁先通过环保审核,谁先开工,谁就抢占先机,不光能多挣钱,而且能抢到更多客户。”三金模具经理周劲松说。经过综合整治,厂容厂貌焕然一新,厂区安装了新大门,挂上了公司牌匾,顺利通过了环保验收,看起来更像是一家“正规企业”了。

周劲松告诉记者,在没有环保治理之前,自己就是小打小闹、小富即安。这段时间因为环保治理,各地同行业都在停产改造,他准备抓住这个机遇,率先完成环保改造,抢先拓展市场,并对今年的业绩寄予厚望。

罗村镇千峪村陈长木泡沫板厂是一家典型的“散乱污”企业。厂区破败不堪,院内满是野草,边角废料随意堆放,还不时发散出刺鼻的味道。在环保部督查中,这家企业被列为“两断三清”,彻底清理取缔。

“不仅要停产断电,还要限期清除设备、原料和成品,那些天给企业做工作,人家恨不得拿板砖拍我。”千峪村包村领导说。经过不厌其烦的做工作,镇经发办也积极帮助寻找项目。短短两天时间,泡沫板生产线顺利拆除,厂区也清理的一干二净,准备新上服装加工项目。

企业老板陈长木坦言:“一开始确实不理解,企业正常生产,突然就要求拆除,一时间没转过弯来。不过话说回来,人都是有惰性的,要不是环保治理,我的厂房不可能像现在这么规整,哪能想到干服装加工。”

目前,罗村镇已有112家完成治理提升,正在等待环保验收。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