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10-30
浏览次数:
日前,省文化厅印发《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经各地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复议、现场评审、现场考察等程序,确定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167人),我市15位传承人入选,位居全省前列。
姓名 | 传承项目 | 申报地区 |
穆若信 | 颜文姜传说 | 博山区 |
杨传新 | 阁子里芯子 | 临淄区 |
毕金奎 | 五音戏 | 淄博市五音戏剧院 |
张广庆 | 鲁派内画 | 张店区 |
张广忠 | 鲁派内画 | 博山区 |
李梓源 | 淄博刻瓷 | 淄川区 |
王一君 | 淄博刻瓷 | 淄川区 |
赵纪文 | 扳倒井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 高青县 |
周祖毅 | 博山雨点釉制作技艺 | 博山区 |
王利民 | 周村丝绸织染技艺 | 周村区 |
孙云毅 | 博山鸡油黄与鸡肝石琉璃烧制技艺 | 博山区 |
孙云浩 | 博山琉璃烧制技艺 | 博山区 |
伊兵 | 淄博琉璃烧制技艺 | 淄川区 |
释仁炟 | 博山正觉寺禅修茶道 | 博山区 |
杨石勇 | 洪派太极拳 | 张店区 |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
1992年起从事颜文姜传说项目的研究、传承和保护工作。先后主持修复颜文姜祠殿宇内十一尊神像,主持修复清初现实主义诗人赵执信撰文并书丹的抱柱楹联“惊天地感社稷莫大于孝,配江河揭日月至诚如神”,主编博山历史文化丛书《博山颜文姜祠》,参与举办历届博山文姜庙会。2005年10月退休后被单位返聘,继续从事颜文姜传说的传承、保护工作至今。
杨传新,男,1963年生,自80年代起一直致力于阁子里芯子的学习传承保护与发展工作,每年组织阁子里芯子在春节、元宵节等民俗节日进行大型演出活动,目前为国家级项目阁子里芯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淄博市五音戏剧院副院长,一级演奏员,山东省文化厅命名的中青年优秀作曲家,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音戏传承人。
张广庆,鲁派内画第三代传人,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鲁派内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五十余年的不断钻研和创新使他成为中国内画界的佼佼者,作品构图恢宏,寓意隽永,并创建了我国第一所内画艺术研究院,培养了大批的内画专业人才。
1964年随薛京万先生学习内画技艺,从事内画艺术五十多年,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与文化交流活动,作品多次获奖并在国内外报刊、杂志、画册上发表。先后荣获澳洲优越成就奖、香港首届紫荆花杯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银奖、中国轻工部精品暨首届玻璃艺术名家作品展金奖等荣誉。从事内画工作五十多年,先后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工艺美术大师,山东传统技艺大师,首届中国内画艺术大师,首届中国玻璃艺术大师等称号。
李梓源,男,1944年4月生于山东淄川,1962年毕业于山东淄博陶瓷工业学校美术专业,从师著名画家李左泉先生。1994年创办李梓源艺术中心,是山东省第一个刻瓷艺术研发机构。李梓源的作品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有百余件作品作为国礼赠送联合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在刻瓷艺术中,集前人之大成,熔绘画、书法、篆刻为一炉,使之既有中国画笔墨神韵,又有浓厚的金石趣味,形成了古朴、典雅、简洁、庄重的艺术风格,是中国刻瓷艺术流派的代表人物。
主业陶瓷艺术,发明结晶釉刻瓷、彩釉虚喷背景刻瓷、窑变釉半刀泥装饰、陶艺与刻瓷综合手法。荣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特等奖,多次荣获全国工艺美术和陶瓷创新评比的金银大奖。多件作品作为国礼赠与外国领导人,并被博物馆、收藏家收藏。
赵纪文,1967年8月生,山东高青县人。1989年自山东轻工业学院发酵专业毕业后进入国井扳倒井,师从郭和平学习扳倒井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在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五步培曲法、井窖发酵和分级摘酒。
周祖毅,1965年出生于博山区山头镇,自幼受家族影响,多年来凭着对传统陶瓷艺术的痴迷与执着,尤其对淄博历史名釉——雨点釉的制作工艺,不断探索创新,全面掌握了从原材料、坯体制作、釉料配制及窑炉由燃煤改燃气后的烧成气氛,烧制出了底色纯正、晶点均匀的雨点釉作品,并吸收传统工艺之精华,巧妙地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独创了雨点名釉与立粉彩陶釉的技艺融合,制作技艺达到较高水平,作品多次在全国和省市大赛中获奖,被国内外收藏家视为珍品。被授予“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等荣誉称号。
1976年11月到周村丝织厂参加工作至今,从普通织布工一步步成长为完全掌握丝绸织染技艺的优秀传承人。先后参与改进了传统轮车打绞、提花丝织、练白等工艺,引入数码印刷等现代生产工艺,使织锦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孙云毅,1967年出生于山东博山。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第十三届全国技术能手、第二届中国玻璃•琉璃艺术大师、2016年十大匠心山东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内画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首席技师、第三届齐鲁文化之星、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中国鼻烟壶专业委员会理事、首届博山区陶瓷琉璃行业拔尖人才、国家发明专利(一种鸡油黄琉璃的生产方法及玻璃以及基于此玻璃的浮雕加工工艺)发明人。
孙云浩,1977年生,1996年毕业于山东轻工业学院,同年进入淄博爱美工艺品有限公司从事琉璃制作工作, 2006年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现代手工艺学院进修。现为淄博爱美琉璃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传统内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琉璃艺术分会副会长,山东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先后被授予山东省高级技师、山东内画艺术大师等荣誉称号。
1980年生,2002年毕业于青岛大学,先后获得高级技工、助理工艺美术师职称。自幼受祖父和父亲熏陶,对琉璃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师承父亲伊章修学习琉璃艺术品制作,参加工作后将挖掘振兴淄博琉璃产业作为继承发展民族传统技艺的一件大事来抓,不仅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得到了健康发展,而且使产品走出国门,畅销西欧等20多个国家地区,提高了淄博琉璃的知名度。
释仁炟法师,俗名侯占元,74岁,河北省平泉县人。早年毕业于天津轻工业学院,主攻食品生物化学,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科委认定为我国豆制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2年起于北京法源寺能行长老座下学习禅茶,在佛教禅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整理、提高,将佛教禅茶上升为禅修茶道。他将多年来对中国禅茶文化的深刻体悟和独到见解,凝聚为十二首禅茶诗和百句三字经,不仅文字优美、意境高远,而且与禅修茶道的十二道修心工序相合,是引领现代人学习契入禅修茶道的方便门径。2014年4月,以禅修茶道为主体的“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通过国家文化部审核,入选国家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2015年2月,以禅修茶道为主体的“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 光碟正式出版发行,音乐会中仁炟法师先后担任禅文化导师和总导演。
杨石勇,1963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张店区潘庄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淄博市人大代表、淄博市致远洪派太极拳传承保护中心主任。杨石勇在潜心研究洪派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积极谋划洪派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建立室外和室内习练场所,出版洪派太极拳宣传画册和视频,面向广大居民举办公益性培训班,为洪派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潘南小学设立洪派太极拳传承基地,在学生中推广洪派太极拳,取得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