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乡村礼堂创十优 孝善文化树新风

发布日期:2018-12-07

浏览次数:

朗读

  近年来,博山区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繁荣村民文化生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确保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我区坚持“三个倾斜”,即重大资金向基层倾斜、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和文化设施向农民倾斜,制定出台《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做到区、镇、村三级联动,稳步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作。克服巨大资金困难,将文化惠民工程列入区财政预算,目前,已拿出200余万元用于奖补村级文化中心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今年共提升综合文化站3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115个,配发电子钢琴、民族乐器、演出音响、移动影库、图书、阅览桌椅、书橱、锣鼓等文化器材。
  打造十佳乡村文化礼堂,用典型带动整体建设稳步发展。本着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原则,积极投身乡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切实做到文化落地、文化惠民。去年底,省内首所标准化文化礼堂岱北村文化礼堂落成投用,项目投资500万元,占地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设有培训室、读书吧、排练厅、乐器室等10余个功能吧室,可同时容纳600人观看演出。
  建成后的文化礼堂,根据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实际需求,开展“订单式”服务,开设合唱、古筝、瑜伽、心理咨询等文化服务项目;以文化礼堂为依托,搭建“百姓大舞台”,通过成立农民合唱团、邀请优秀民间艺术团进行演出等形式,带动周围乡村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积极性;周一至周日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从形式、内容、效果上的转变,成为全村乃至全镇开展党建、文化、移风易俗等活动的便利场所,呈现出农村文化礼堂、美丽乡村和文明城镇建设崭新面貌和丰硕成果,成为全镇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主阵地。
  借鉴经验,全力打造十佳乡村文化礼堂,目前已确定岱北村、洪山口村、南沙井村等10个村级文化礼堂,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目标定位,打造集思想道德建设、文明礼仪、文体娱乐和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实现从单一文化活动载体向综合精神家园的转变,从重建设向“建、管、用”一体化转变,以榜样先锋力量带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开展“孝善文化进农村”,树文明新风促和谐稳定。为进一步挖掘、传承、弘扬博山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新时期各项文化事业,加快文旅之都建设,推进文明城市建设,我区联合开展文化“五进”活动。其中开展的“孝善文化进农村”活动,通过主题文化墙、文化廊、文化角、文化公园等展现新时代成就和风采,宣扬、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孝善文化;按照“一村一年一场戏”的原则,采取“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的形式,组织民间剧团下乡演出,将孝、善观念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中去;发动镇村结合各自实际举办诗词交流会、诗词沙龙、书画展和书画笔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传承孝善文化;举办“全民才艺大赛”,让村民从“台下观众”变为“台上演员”,并选拔优秀节目进行巡演;挖掘整合优秀人才资源,探索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以“讲、评、帮、乐、庆”为主题的各类文明实践活动;以“树孝善楷模、促家庭和睦、建和谐村落”为主题,开展“好媳妇、好女婿、好儿女、好兄弟、好姐妹”最美人物评选活动,使之成为人民群众可信可学的榜样,进一步发挥了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孝善文化进农村”活动弘扬了以孝善文化为主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广大农民更加崇尚孝行、践行诚信,促进了乡风文明和农村和谐稳定。通过总结试点,提炼成功经验,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体制机制,现已在全区推开,并通过各级媒体广泛宣传。下一步,我区将全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农村文明素质和文化素养,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生动鲜活样板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