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实施城市双修“十大行动” |
||||
|
||||
|
||||
《济南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暨“十大行动”实施方案》日前印发。方案以保护山、水、泉生态特色资源,提升城市风貌特色,补齐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短板为重点,以“城市双修”规划、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为引领,以实施项目为抓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泉城。 这“十大行动”包括:山体生态修复行动、水体生态修复行动、工业用地修复行动、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行动、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行动、城市形象风貌提升行动、历史文化和泉水特色塑造行动、“一湖一环”核心区及城市重点区域风貌提升行动、绿地与公共空间增补行动、便捷出行度提升行动。 据了解,济南市是于2017年7月入选全国第三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的。 其中,山体生态修复行动,完成南部山区和白泉泉域山体保护控制线划定工作。制定山体绿化提升和山体公园建设计划,重点实施兴隆山、凤凰山等山体绿化,蒋山、白马山、文昌山等山体公园,英雄山至七里山、金鸡岭至燕子山等环山绿道,南部山区山体造林绿化和郊野公园,以及二环东路南延、二环南路东延高架桥两侧森林生态廊道及山体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宜林荒山、荒坡、荒地植树绿化和退耕还果还林,增加森林植被,拓展观山、游山空间场所,逐步实现显山露水目标。 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行动将重点实施一批省、市、区级综合公共服务设施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推进国际医学科学中心规划建设、齐鲁医科大学济南主校区建设等项目。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相关要求,制定各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三年行动计划,每年选择1—2个街道编制“十五分钟生活圈”规划并建设实施,增补街道网格内的各类社会民生服务设施,打造居民方便快捷生活圈。(记者 晁明春)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