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文物走进国家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9-04-26
浏览次数:
记者从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展览上获悉,我县有7件套18件文物参加此次展览。
据悉,这些参展的文物精品,有桓台前埠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时期的成套陶礼器、史家遗址出土的甲骨(刻文卜骨)、方格纹陶罐、“父癸”青铜觚、“父辛”青铜爵,还有战国至西汉初期的蒜头壶等,这些文物介绍了自新石器时代至商、西周时期的齐地考古学文化面貌,充分展现齐文化的渊源、发展演变以及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存在的交流互动。
据悉,自远古时代以来,鲁北地区的夷人部族在东方大地上孕育了悠久灿烂且特色鲜明的海岱文明。中原文明与齐地的海岱文明之间一直存在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和联系。夏王朝建立后,齐地的东夷部族曾一度宾服于夏,夏的政治势力也曾抵达东夷腹地。商人灭夏后,加强了对东夷地区的控制,尤其薄姑、逢、奄等古国所在的淄水流域与商王朝交往甚密,出现了东夷文化与商文化初步融合的迹象。商周之际,姬周部族和齐太公所属的姜炎部族也都直接受到商文化浸润,文化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武王灭商后,齐太公等姜炎贵族被分封到山东,齐文化正式诞生,开启了周文化与东夷文化新的融汇历程。
桓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桓台境内已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古文化遗址18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9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