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10-20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一步提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效能,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发挥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在处理劳动争议中的作用,淄博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积极推进要素式办案工作。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由于受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环保综合整治等因素叠加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由此引发的劳动纠纷呈激增趋势,案件数量明显增多。仲裁机构仲裁队伍建设由于受编制、经费等因素制约,案多人少的矛盾仍然突出,传统的办案模式已经无法实现办案效能提升的现实需要,要素式办案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
所谓要素式办案,就是对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涉及的各个事项进行归纳分类,确定为案件要素,围绕案件要素进行庭前指导、开庭审理和进行裁决的办案模式。要素式办案较之传统办案模式,其不同点体现在立案、庭审和裁决三大环节,具体实践中包括“强化庭前引导、优化庭审程序、简化裁决文书”三个环节,其具体程序是:庭前确定案件基本要素,庭中围绕案件要素展开庭审,庭后进行要素式裁决。
对要素式办案的具体流程作出了规定,制定了要素式申请书、答辩书、庭审笔录、裁决书等文书样本,制定了基础事实要素表、工伤争议要素表、加班费争议要素表、带薪年休假要素表等各种不同争议类型的要素表。开庭时总结归纳无争议要素和有争议要素,围绕争议要素和庭审重点进行调查。全市仲裁机构均已适用要素式裁决书,大大提高了裁决效率。
二、主要做法
(一)立案阶段:强化庭前引导,确定案件基本要素。
根据申请人的仲裁请求,梳理仲裁请求对应类型的要素表(如基本事实要素表、工伤要素表),形成案件类型要素表。基本事实要素表和案件类型要素表作为申请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申请人申请仲裁时引导申请人填写,并向被申请人或其他仲裁参加人送达副本,要求被申请人或其他仲裁参加人针对基本事实要素表和案件类型要素表上申请人填写的案件要素,逐项填写相关内容。通过以上程序,当事人可准确把握仲裁请求,更有针对性地行使仲裁权利;仲裁员可提前掌握案件要素、理清案情脉络,为庭审做好准备。
(二)庭审阶段:优化庭审程序,围绕案件要素展开。
改革传统庭审模式,采用优化后的要素式庭审程序审理案件,即在陈述答辩环节之后,仲裁员对双方无争议的请求及要素直接予以确认,围绕双方争议请求及要素确认调查重点,逐一进行举证质证和事实调查以及庭审辩论。通过要素式庭审,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庭审方向,引导庭审快速有序进行。
(三)裁决阶段:简化裁决文书,实行要素式裁决。
略去传统裁决书中当事人诉辩主张,对双方无争议的要素和请求事项,在“本案相关情况”部分简要概括案件认定的事实、直接依法支持无争议的仲裁请求;对双方有争议的请求结合双方的诉辩意见、证据等逐项进行分析论述,并作出仲裁委员会认定或不认定的意见。
三、要素式办案的成效
要素式办案模式改变了传统办案模式庭审冗长、文书制作复杂耗时等问题,实现了庭审和文书制作的瘦身,同时注重以当事人更看得懂的方式处理争议,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和社会效果。
(一)缩短庭审时间,提高了办案效率。要素式办案模式,其最直接的成效就是极大地缩短了庭审的时间。原来一次开庭一般需要一个多小时,有的甚至需要两到三个小时,有的还要二到三次开庭。新的办案模式下,因为在庭审前就已经对相关事实要素进行了确认,基本上一次开庭就能完全调查清楚,且开庭时间也大大缩短,通常在一个小时左右即可结束,既减少了当事人的诉累,也有效地缓解了案多人少的矛盾,提高了办案效率。
(二)坚持要素引导,提高了办案质量。通过填写要素表或要素式申请书,指导申请人补齐材料、了解清楚相关事实,防止遗漏,有效提高了他们的举证能力,使其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在应诉时引导被申请人围绕争议要素提起自己的主张;仲裁员则可根据双方争议焦点,快速理清思路,抓住庭审要点,引导双方只对有争议事项展开举证、质证和辩论,减少了与案件无关事项的干扰,有助于集中精力查清存在争议的事实,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疑难案件的审理工作中,提高了办案质量。
(三)方便群众维权,提高了社会公信力。要素式办案,最大的成效就是方便了群众。要素式办案模式的实行,对案件双方当事人来说,从立案、审理到裁决的每个环节、每个文书都做到了一看就懂,一说就会,既方便了他们办事,又给予了最大的明示,整个办案过程更加公开透明,特别是他们最关注的裁决结果,新模式下的裁决文书,减少了冗长的表述,既方便了当事人对裁决文书的理解,也有效满足了当事人快速解决纠纷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劳动仲裁工作的社会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