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码管证”,创新不动产登记证书图形二维码全生命周期管理


发布日期: 2023-02-27 16:00:56 浏览次数: 字体:[ ]

案例简介

关键词:一码管证 不动产登记

涉及领域:政务服务

服务对象:企业、群众

取得成效:创新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模式,将原不动产证书粘贴纸质宗地图和房屋分户图变为二维码直接打印到证书上,扫码二维码即可展示宗地图、房屋分户图以及证书权属信息,实现证书二维码动态查询图形和权属信息。

案例详情

(一)背景目的

不动产登记证书作为权利人享有不动产权利的最直观有效的凭证,事关不动产权利人的切身利益。传统的纸质证书中不动产宗地图和房屋分户图需另行打印后黏贴到证书附页上,既费时费力,又时常发生黏贴图纸脱落遗失现象,同时,纸质图纸的内容也容易被人为涂改、篡改,导致不动产权证公信力受损。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便于权利人使用保管证书,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对标先进,积极改革创新“一码管证、一扫便知”服务。

(二)主要做法

1.规范不动产权籍调查成果。各区县不动产登记机构负责规范不动产权籍调查成果,在权籍调查和配图环节,由权籍人员提供jpg格式的宗地图和房屋分户图(分丘图)矢量数据,并录入登记系统,专门用于“一码管证”。

2.升级改造登记系统。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升级改造不动产登记系统,增加不动产宗地图、房屋分户图(分丘图)矢量数据入库、存储和二次调用等功能,登记系统将矢量图形数据和登记结果信息自动生成二维码并支持打印。

已经生成二维码的不动产再次转移登记时,系统能自动调用原有的宗地图和房屋分户图的矢量数据,可减少人工配置矢量图形的工作流程。

3.更新升级制证设备。各区县登记机构负责升级不动产权证书打印设备,满足二维码打印和扫码识别的功能。

4.调整缮证工作流程。在缮证工作环节,打印不动产证书的同时,在不动产证书“登记机构盖章”的页面打印生成后的二维码,减少人工粘贴纸质宗地图和房屋分户图,以及加盖公章、骑缝章的工作流程。

5.制定保障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县(区)不动产登记机构成立不动产登记“一码管证”工作小组,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全力推进工作开展。

二是做好资金保障。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做好系统升级改造的资金保障以及项目立项和实施工作。各区县不动产登记机构负责不动产权证书制证设备的资金保障和设备采购工作。

三是加强培训和指导。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加强业务培训,指导区县做好“一码管证”工作的开展。

(三)特色亮点

该创新具有以下意义:

一是减少了缮证中打印图纸、贴图、盖骑缝章等工作环节,提高了登记工作效率。

二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显示宗地图和房屋分户图,为权利人获取电子权籍图形提供了方便。

三是扫描二维码显示的是该不动产最新的动态登记信息,包括抵押、查封、异议登记等信息,方便了权利人实时查询不动产的最新权属状态。

四是在不动产交易时,买方可通过扫描证书的二维码查验该不动产是否存在抵押、查封、异议登记等限制信息,以及是否作废等信息,从而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

五是扫描二维码还可显示与证书一致的权属信息,起到了证书防伪的功能。

六是经生成二维码的不动产,在日后进行变更、转移登记时,无需再由权籍人员录入矢量图形,直接由系统自动带入生成,为后续变更转移登记减少了工作流程和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七是该功能的实现,为权利人自助打印不动产证书成为现实,解决了自助打证后必须再回登记机构贴图盖章的问题。

(四)应用成效

该项创新走在了全省前列。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4.5万业务实行了“一码管证”,减少了25.7张纸质宗地图、房屋分户的制作。该创新已在全市不动产登记工作中进行了广泛应用,自推行“一码管证”至今,全市共生成证书二维码14.5万个,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