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同频 “百年”与“时代”共振 |
|||
|
|||
|
|||
12月28日,淄博市教育督导文化建设论坛第四次活动在临淄区闻韶书院小学成功举办。活动旨在持续推进“知行智合、求真惟实、导预督正”教育督导文化的质效提升,聚焦担当和创新,强化“百年学校”引领,促动淄博学校文化发展。市教育局总督学、三级调研员高权出席,区政府副区长崔赟、区教体局局长崔国华参加有关活动。各区县教体局分管领导、总督学,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各功能区教育行政部门相关人员;全市16所“百年学校”校长,部分市属中学管理干部,各区县校长、督学代表等,共计70余人参加。 活动实地观摩了闻韶书院小学149年发展历程、学校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及办学成果等情况,临淄区教体局副局长王鹏全面介绍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及内涵品质提升情况。教育部“领航名校长”、首期齐鲁名校长孙正军应邀以《从齐文化传统中凝炼教育智慧》为题,全面介绍了将临淄一中打造成浸润齐文化底蕴、洋溢现代生活气息、充满未来梦想追求的“博物馆学校”的亲身历程,分享了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品质、实现传承与创新同频共振的实践路径。从齐国治理思想精髓视角,围绕“天下为公知行智合”的世界观、“以人为本求真惟实”的人生观、“和而不同导预督正”的价值观做了全面阐释;从荀子的理论主张视角,提出“虚壹而静专心有恒”的方法论,阐述了对进一步拓展淄博教育督导文化内涵外延的思考。 张店区铁路小学张涛、淄川区洪山小学陈晓花、博山区考院小学陈卫刚、周村区第一中学韩恒吉、淄博第六中学刘目勇分别作交流发言。其中,张涛校长介绍了延续同人小学文脉,铁路小学“致良知”价值观的构建过程,从“重混—知行智合下的课堂变革”“形成—求真惟实下的文化变革”“必然—导预督正的管理变革”三个维度,交流分享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优化教育治理体系的思想认知。陈卫刚校长和与会人员回顾考院小学百年发展历程和卓著办学成果,全面介绍“博雅考院、多彩童年”办学理念引领下的学校特色课程开设情况,分享了考院小学推动学校文化与博山地域文化融合融通的实践探索。刘目勇主任详细解读淄博六中“从一做起、叩问一流”的学校精神,围绕“院士馆”“校史馆”等育人功能发挥,全面介绍了“打造一所最有品质的学校”的实践经验。 在倾听专家讲座和交流发言后,高权表示,要在充满各种不确定的大时代里,给学校以确定的灵魂--学校文化,只有当我们看见一所学校所秉持的文化主张和价值观生根生长的时候,这所学校才拥有了确定的灵魂。“文化”,就是将所承载价值观的“文”“化”在具体行动中,“文”是理念,属于知的层面,“化”是行动,属于行的层面,“文化”,是将理念化在行动中,就是知行合一。淄博教育督导文化中的“知行智合”是“知行合一”基础上的再创造,重在强调以智慧、创新以及新科技、新方法提升知行合一的境界和水准。 高权强调,要让教育和学校富有文化基因、文化境界,校长要有文化思维、文化取向,要着眼于差异化的办学定位,增强品控意识,打造品牌学校。尤其是“百年学校”,要以担当为底色,引领学校文化自强;以提升为己任,增强学校文化韧性;以转化为目的,发挥学校文化张力。学校文化建设应有辨识度和足够的师生参与度、融入度,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与地域文化有效融合、相互影响,要体现在学生的精神风貌,成为师生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自觉。要围绕“师生是否追求学术和人格上完善”“师生是否拥有共同故事”“师生是否拥有共同文化符号”“是否将价值观融入常规”“是否形成稳定的仪式和活动”“学校文化是否影响社区和公众的行为”等方面多思考、快行动,协力以教育督导文化建设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加快助推全市教育高品质发展。 据悉,淄博市早在2010年就提出“总结凝练淄博特质教育督导文化”这一重要时代命题,于2021年,将“注重教育督导文化引领”作为总体目标,写入《淄博市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2022年通过对历年来淄博教育督导传统积淀和十余年全市教育督导实践经验全面总结、高度凝练,正式提出以“知行智合、求真惟实、导预督正”为内核的“12字”教育督导文化体系,并确定为《淄博市教育督导责任区工作指引》五项工作原则之一,省教育厅向全省推荐学习,“中国教育督导”作宣传推介。 本次活动是按照年初确定的“开放、命题、纵深、创新”思路,在2月、7月、9月已经举办的三次教育督导文化建设论坛活动基础上,接续举办的第四次活动。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对引领全市教育督导人践行教育督导文化,推动学校打造有传承性、前瞻性、凝练性、唯一性、内驱性的学校文化品牌带来深远影响,对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全市教育品质提升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