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沂源县:“用地清单+告知承诺制”,助推项目审批“加速度” |
|||
|
|||
|
|||
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政务服务“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迭代升级”,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淄博”。2023年以来,全市行政审批服务系统主动响应、大胆探索,对政务服务工作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变革性重塑,创新推出了一批改革举措、改革典型、改革经验,共同推动政务增值服务改革破题起势。今天,我们来看: 沂源县: “用地清单+告知承诺制” 助推项目审批“加速度” 2023年以来,沂源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全面强化工程建设要素保障,探索实施“用地清单+告知承诺制”改革,打造建设项目“洽谈即服务、签约即供地、开工即配套、竣工即办证”极简审批模式,工程审批速度、服务企业效率大幅提升,项目立项到开工从原来的平均100个工作日缩短至15个工作日左右,创造了项目落地“沂源速度”,有力推动工程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 流程再造,激发行政审批新活力 链条服务,构建行政审批新模式 一是精准服务早介入,批前辅导解难题。按照“服务走在审批前”理念,根据地块指标条件,部门提前介入做好项目环评、能评、水保等编制,并对项目开展“批前辅导”、“集中坐诊”、“集成服务”,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服务套餐和个性化服务方案,提前打通项目审批难点堵点,让企业在轻松省时中完成各项手续办理,实现从基本服务到增值服务的跨越。截至目前,共梳理批前清单24项,累计为336个项目提供了批前辅导。二是部门协作联合办,项目管家全程帮。建立项目联络机制,整合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等10多个部门,定期召开专题推进会议,为项目绘制个性化流程图,制定办理进度计划节点表,有效解决了企业在项目报建过程中“怎么办、办什么、找谁办”的问题。同时,实施“1名项目管家+1名服务对象联系人+N个职能部门联系人”的“1+1+N”服务机制,提供全生命周期联系服务,变“坐等审批”为“前延服务”,最大程度精简企业手续办理环节,实现“项目吹哨、管家报到”。2023年,提供各类上门服务38次,累计为79个项目单位实施了“保姆式”项目管家服务,为169个市县重大项目办理各类审批业务315件。三是施工许可创新办,审批流程再简化。优化施工许可审批流程,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等6个事项合并为1个“建设工程施工类综合许可证”,取消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0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平均节省图审等待时间5—7个工作日,施工许可综合办理时限提速80%。山东沃源新型面料股份有限公司搬迁项目取得全市首张“告知承诺制”施工许可证,成为沂源县第一个政策受益项目,审批前后仅用时1个工作日,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提供极大助力。四是跟踪回访找问题,事后回访有回音。建立“全程跟踪+定期回访+台账管理”全链条保障制度,主动倾听企业诉求,精准判断项目手续堵点,帮助企业梳理问题,对无法当场解决的问题列入台账,限期协调解决,做到节点必回访,回访必留痕。2023年,先后回访45次,收集纳入台账管理问题12个,累计解决12个,办结率和满意率均为100%,为项目加速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创新管理,赋予行政审批新内涵 一是坚持市场化配置。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晰土地出让(划拨)的系列标准清单,实施“净地”带标准、带清单出让(划拨),激发市场活力,打造新型、良好的营商环境。二是实行区域化评估。由政府统一组织对评估评价事项实行区域评估,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负担。猴子果果(山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高端鲜榨果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原料药新产品研发及质评中心建设项目等10余个项目无偿使用区域化评估成果,真正实现了“拿地即开工”。三是推行嵌入式审批。将规划设计条件、节能、地质灾害、绿色建筑、环境影响评价等涉地事项要求统一落实到地块上,在立项用地、工程规划、施工许可及竣工验收等环节合理分工和把控。四是实施默认制管理。凡未按规定参加牵头部门召集的相关会议、征询、监管或验收的,根据“缺席默认制”要求视作同意;凡未按规定时间办理或未按规定反馈意见的采取“超时默认制”,视作同意。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