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标题: 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索引号: 123703003103997747/2024-5430855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2-29 发布机构: 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4-02-29
  • 字号:
  • |
  • 打印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优化服务,利企便民,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我们邀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超军同志发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情况,并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宋传军同志,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健同志回答记者朋友的有关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省新闻单位驻淄记者站、市属新闻媒体的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首先,请刘超军同志介绍有关情况:

刘超军: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向多年来支持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新闻界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感谢!2023年,交易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聚焦“全国一流、全省示范”工作目标,强化公共服务定位,大力践行“三提三争”,多项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优化市场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开展农村产权交易等做法,先后两次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现将有关情况简要通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情况

(一)深化应进必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益。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户外广告经营权、供热供气特许经营权、林权、水权和涉案物品、科技成果等进场交易,持续拓展交易平台覆盖范围。全年累计完成交易6116宗,交易额654.40亿元,节约金额10.99亿元,增收1.93亿元,进一步提高了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效益。

(二)落实优先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加力提速。制定《关于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效的十条措施》,主动与省市县三级1238个重大项目逐一对接,对406个有交易需求的项目提前介入、靠上指导,优先发布交易信息,优先安排交易场地,优先抽取评标专家,优先配置设施设备,有力保障了火车站北广场、淄博总部科技园、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项目按期开工建设,全市重大项目无一因交易环节造成延误。

(三)坚持利企便民,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快服务事项从能办向好办、易办、快办转变。实行服务事项并联办理,开展专家就近抽取服务,实现政府采购“零材料”提交、交易公告信息发布“当日办结”和投标保证金系统自动退付;开展服务效能“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行动,梳理6类37个服务提升事项,办成4类12项利企惠企实事,服务效能整体提升30%以上。精准向银行机构推送交易信息,协调金融机构为交易平台中标企业发放贷款320笔29.02亿元,将“数据”变“资金”;推行保函替代保证金,协调将保函费率由2‰调整至1.5‰,为企业释放资金3.43亿元;实行信用承诺制度,为投标企业减免保证金3.19亿元,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通过“互联网+”交易服务,为投标企业节省工本、交通、食宿等费用3000余万元。在省政府办公厅组织的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中,我市获招标投标领域满意度全省“最佳城市”。

(四)推动改革突破,优化交易平台服务供给。上线“e齐评”专家自主选座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内就近分散评标普及应用,完成分散评标项目932个,数量居全省第1位;上线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研发交易平台移动客户端,打通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最后一公里”;上线中标企业合同在线签订系统,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在全省率先实现政府采购去标识化评审,开展远程异地评标457次,主客场数量分别居全省第2位、第3位。作为唯一的地级市,高标准完成全国招标投标领域数字证书跨区域兼容互认;作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3个试点之一,高质量推进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任务。

(五)助力乡村振兴,建成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域覆盖、四级联动、公益服务、就近交易”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全市84个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全部建成运行,累计完成交易2026宗,交易额5.55亿元,分别为2022年的29倍和14倍,为村集体节约资金1068万元,增收1771万元,交易服务站覆盖面和交易规模均居全省第1位,经验做法被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全省推广。作为全国33个城市之一,我市获批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

(六)强化协同配合,促进公共资源阳光交易。锚定“公开公正、阳光透明”,推动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信息全流程公开,充分保障市场主体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探索推行数字见证模式,提升大数据分析水平,完善异常行为智能预警功能,健全不良行为发现、函告机制,及时为发改、审计、公安、财政、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助力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确保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4年,交易中心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推动市场化资源配置有新拓展、平台电子化发展模式有新突破、服务效能有新提升、农村产权交易有新局面,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持续拓展平台覆盖范围。按照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指引,结合省交易目录修订,配合相关行政部门提高目录管理质效,加快推动“平台之外无交易”。巩固前期成果,推动户外广告经营权、供热供气特许经营权、林权、水权、社有资产、涉案物品和科技成果等持续进场,畅通闲置资产和废旧产品设备交易渠道,逐步将交易平台覆盖范围扩大到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各类公共资源。

二是优化平台电子化发展模式。探索数字见证系统的人员轨迹捕捉、异常评分推送等智能预警场景,精准锁定“标王”“陪标专业户”,为行政监督部门监管提供支持。完善“e齐评”专家自主选座系统功能,推动数字见证与市域内就近分散评标深度融合,在全省率先实现招标投标、政府采购项目市域内就近分散评标“全覆盖”,确保交易过程更加客观公正。优化平台移动客户端功能,上线交易信息掌上查询、投标供应商掌上答疑、掌上开标等模块,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掌上服务,打通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最后一公里”。

三是全面提升平台服务效能。健全全市重大项目服务“一通道五机制”,建立服务专员进项目专班、进施工现场“双进”工作机制,确保重大项目及时进场交易;组织开展“双百”走访,问计、问需、问效于企,推动交易服务走深走实;继续开展服务效能“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行动,持续畅诉求、简流程、压时限、降成本;完善“银企通”系统功能,精准向银行机构推送交易信息,提升“数据”变“资金”能力,努力将整体服务效能再提升20%以上,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是高标准推进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配合农业农村部门,进一步完善农村各类产权交易制度规则,做细做实“全域覆盖、四级联动、公益服务、就近交易”农村产权交易体系,统筹推进交易提量、站点提质、服务提升,力争农村产权交易量和行政村交易覆盖面继续保持全省第1位。同时,加强对农村产权交易站点人员培训,培训率实现100%。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谢谢刘主任的情况发布。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你所在的新闻单位。好,现在开始。

1.经济导报记者提问:

刚才介绍,加快服务事项从能办向好办、易办、快变转变,提升30%服务效能,具体措施有哪些?

请王健同志回答。

王健:

一、助力招标人加快项目落地。一是完善重大项目优先服务机制,主动与省市县三级1238个重大项目逐一对接,对406个有交易需求的项目提前介入、靠上指导,全市重大项目无一因交易环节造成延误。二是实行服务事项并联办理,实现政府采购“零材料”提交和交易公告信息发布“当日办结”。三是细化和优化各类交易规则流程,实现市中心和各分中心服务事项、流程、材料、时限、标准“五统一”。

二、降低投标人投标交易成本。一是完善“一点通”自助信息查询服务,制作6类20种服务事项“明白纸”。二是上线公共资源交易移动客户端,开展合同在线签订和变更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三是实现投标(竞买)保证金系统自动退付,提高了企业资金周转效率。精准向银行机构推送交易信息,协调为平台中标企业发放贷款;协调将保函费率由2‰调整至1.5‰。

三、提升专家和中介机构工作便捷度。一是上线“e齐评”专家自主选座系统,专家“家门口”评标常态化。二是实行评标专家就近抽取和音视频档案就近拷取,中介机构实现了交易和时间成本“双降低”。三是下放系统回退权限,实行容错提醒机制。四是编制评标专家系统操作手册、中介机构常见问题处理手册,因误操作造成的系统回退问题明显减少。

四、畅通市场主体诉求响应渠道。一是征集3次市场主体意见建议,累计实现公告文件暂存、公告信息一键预览、招标文件多标段复制导入等98项功能升级优化需求,方便了专家和中介机构操作。二是开展服务效能“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行动,梳理6类37个服务提升事项,办成4类12项利企惠企实事;制定交易服务“好差评”办法,主动接受各类市场主体的实时监督评价。

2.山东商报记者提问:

刚才介绍,我市上线“e齐评”专家自主选座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内分散评标普及应用,这对我市公共资源交易评标公平效率提升有哪些作用?

请宋传军同志回答。

宋传军:

专家自主选座分散评标是我市改革传统集中评标模式的一项创新举措,改革办法是打破市区县地域界线,由同一项目的评标专家集中在同一评标室内评标,调整为专家自主选座,就近分散在全市不同评标室的独立席位在线评标。目前,已完成分散评标项目932个,并通过省公管办验收,今年准备在全省推广。

一是提升评标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评标专家不需要到项目所在地评标,而是自主选座到就近的交易场所评标,从根本上解决了专家多跑腿、时间成本高和容易迟到等“老大难”问题,打造“20分钟评标圈”。

二是有效维护交易公平公正。分散评标模式下,抽取专家时打乱了专家与项目的明确对应,专家信息更加保密,降低了专家被“围猎”或串通评标风险。同时,评标专家分散在不同评标场地,线上独立评审,保证专家不受干扰、独立客观评标,评标结果更加公平公正。

三是拓宽了平台保障能力。分散评标模式实现了市区县场地统筹使用,全市同步服务项目能力由40个提升至80个,变“项目等场地”为“场地等项目”,平台承载力成倍增长。并且进一步提升了交易平台应急保障能力,有效应对区域性突发事件,确保项目交易不断档。

3.中宏网记者提问:

刚才介绍,我市大力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2023年与外省市开展远程异地评标457次,开展这项工作有什么意义?

请王健同志回答。

王健:

2023年,交易中心不断健全机制、完善系统、优化服务,稳步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工作,与外省市开展远程异地评标457次,这既是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黄河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也是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优化的关键一招。一是加强资源共享。远程异地评标打破了地域空间限制,实现优质专家资源跨地区、跨行业共享,解决了部分专业专家数量偏少,地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二是完善制度模式。配合市联席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的若干措施》,降低远程异地评标限额标准,扩大我市远程异地评标项目数量。同时,进一步明确客场评标评为大于主场评标评委的人数配比要求。为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淄博模式、淄博经验。三是减少人为干预。通过地域上的有效阻断,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有力破解了“本地圈”“熟面孔”等问题,减少了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有利于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四是服务国家战略。融入服务黄河国家重大战略,加快推进跨区域评标专家和场地资源共享,推动跨区域公共资源交易远程异地评标提档升级,共筑沿黄发展格局。

今天的提问就进行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需要了解的内容,可在会后联系交易中心综合科。电话:2270076。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本场发布会的关注。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博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