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淄政发〔2015〕1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文昌湖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9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49号文件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5〕13号),进一步强化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与服务功能,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个定位、三个着力”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方向,围绕全市工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发展需求,以市场主体培育为核心,以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以区域品牌树立为方向,以产业集聚发展为重点,以服务环境优化为支撑,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业在淄博市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中的服务功能,形成符合淄博市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和城市创新体系建设要求、专业化和市场化优势明显的科技服务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服务业产业聚集区,支撑淄博由工业大市迈向工业强市。

到2020年,基本形成链条完整、特色突出、投入多元、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务业体系,努力打造2个科技服务业聚集区,引进20家高端科技服务机构,培育200家科技服务骨干机构,全市科技服务业产业总规模突破500亿元,成为促进科技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引擎。

二、基本原则

市场导向、政府支持。坚持围绕市场需求发展科技服务业,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科技服务业,不断提升科技服务业的市场化水平,积极发挥政府在方向引导、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作用,营造良好、高效的科技服务业发展市场环境。

需求牵引、重点突破。加快释放全市企业的科技服务市场需求,坚持需求引领和重点突破相结合,聚焦研发设计服务、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等目前需求强劲的细分领域。

引育结合、开放创新。加速科技服务业市场化、专业化的高端资源导入,大力培育多元化、专业化市场主体。重点支持基础较好、集聚程度较高的重点区域发展。坚持以开放的思维推动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积极引入国内外领先的科技服务资源,创新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

立足淄博、辐射行业。坚持以满足淄博市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科技服务需求为出发点,构建具有产业特色的科技服务业集群,围绕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医疗器械等行业领域,辐射联动,面向全国提供特色科技服务。

三、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重点围绕研发服务、设计服务和创业孵化服务三大优势领域,以及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科技金融三大潜力领域,加快推动我市科技服务业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科技研发服务业

面向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技术应用需求,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究,提供专项技术服务;培育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研发服务外包等新业态。

1.鼓励发展新型研发组织。积极争取山东理工大学等市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挥学科优势、整合科技资源,针对淄博乃至山东地区产业创新需求,以产学研合作方式成立联合研发组织,提供共性及专项技术研发服务。鼓励高新技术产业战略联盟联合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研发服务业与对应制造业产业融合,支持开展协同创新研发服务。

2.鼓励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机构。鼓励研发类企业专业化发展,积极培育市场化的研发组织和研发中介,支持有条件的高科技企业研发部门从企业脱离,推进研发机构提档升级,注册为独立企业法人,为行业提供专业化研发服务。

3.加强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在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建设一批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不断完善高新技术服务产业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二)工业设计服务业

重点围绕装备制造、软件动漫、陶瓷琉璃、纺织家居等产业,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工业、工艺和创意时尚设计机构。推动数字化、系统集成、时尚、工业创意以及生产工艺设计等细分领域发展,提升产业质量和品牌价值。加快建立一批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工业设计国际合作交流,发展“设计众包”等新业态。

1.引进一批专业的工业设计机构。发挥我市工业基础优势条件,引进一批设计专业服务机构和平台型服务机构;进一步提高工业设计、工艺设计和创意水平,提升文化品位,引导设计服务业高端化发展。

2.加快建设设计服务业专业园区。全力支持山东工业设计研究院和齐鲁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建设,为设计服务业企业的集聚提供条件,对入驻园区的设计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利用企业搬迁腾空的土地或厂房发展工业设计业园区。

3.加强对设计服务业知识产权的保护。高度重视设计师、设计企业品牌和设计产品价值,加强行业知识产权保护。

(三)创业孵化服务业

重点优化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链条,继续推进“冠普众创空间”“鲁中创新中心”建设;创新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新模式,持续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1.积极打造“众创空间”。继续推进“C.D.Cafe”“冠普众创空间”等众创空间的建设,打造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创业孵化生态体系,发展创业咖啡、创业社区、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模式。

2.完善专业型孵化器功能。优化完善生物医药创新园、电子信息创新园、先进陶瓷创新园和精细化工与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园等专业型孵化器功能,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壮大需求,为研发、生产、销售、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企业运作方面提供专业化指导,引导专业特色孵化器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

3.建立孵化器联盟等交流平台。积极搭建孵化器联盟交流平台,及时传递相关信息,交流孵化经验,积极举办科技企业孵化器沙龙或研讨会,定期编发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简报,共享有关政策、市场动态、发展经验等信息;组织孵化器管理人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成功的创业经验和理念。

4.创新孵化模式,推动创业增值服务拓展。推广“孵化+创投”等多种孵化模式,促进天使投资与创业孵化紧密结合,提供创业导师、产品构建、创业交流、创业培训、股权投资等系列深度服务。借助社交化力量,鼓励孵化器克服地理空间限制,通过虚拟化手段扩大孵化服务范围。

(四)技术转移服务业

重点发展技术经纪服务、技术评估服务、技术转移交易服务,引导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探索市场化、专业化服务模式。

1.建设完善淄博市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与大型网上技术交易机构合作,汇聚政、产、学、研、介、金各方资源,建成集成化、平台化、市场化、互联网化的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提供技术评估、转让、许可、并购、集成、联合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等服务。重点对应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产业,建设专业的技术成果转化平台,提供技术转移、专业科技咨询等服务。

2.大力引进市场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加快引进一批技术交易促进机构、交易服务机构、技术转移人才培训机构等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立市场导向的技术转移机制,探索建立适应公共技术扩散和市场技术转移的多种模式。吸引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机构,或者与其合作建立分支机构。吸引技术交易服务机构和跨国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入驻。

3.大力培育发展技术经纪行业。引进培育技术经纪服务机构,规范技术市场的技术经纪行为,加快健全技术经纪环境系统。加强职业技术经纪人才培养,构建技术经纪服务的人才体系,探索建立技术经纪人的资质培训和认证制度以及高端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技术经纪行业整体发展。

(五)科技金融服务业

重点盘活科技金融服务存量,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1.引进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吸引各大银行在淄设立科技型专营支行,为成长阶段的高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服务、风险投资服务。鼓励科技型专营支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机制,开展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贷款、科技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

2.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引入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社会担保等多种形式资本,为企业提供全面的资金支撑。充分利用银企合作信息网,优化互联网金融平台服务,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服务科技创新,完善投融资担保机制,破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3.加快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依托淄博市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建设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出具企业信用报告,优化园区的信用环境和投融资环境,使信用体系成为投融资体系的有力支撑和企业经营活动、融资活动、市场交易的制度保障。

(六)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

重点培育引进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搭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现有检验检测机构服务层次。

1.搭建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整合区域内已有的检验检测资源,搭建全市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包括综合性服务平台和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平台服务内容包括高端检验检测、标准制定、分析诊断、风险预警、咨询培训,为全市主导产业领域内企业的产品研发、试验提供服务。

2.引进国内外领先检验检测服务机构。重点引进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生物医药等细分领域提供市场化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的机构。加大本地服务机构培育力度,支持本地服务机构规范发展、提升服务水平。

3.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依托本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资源,支持具备条件的机构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依托山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成立无机材料结构与成分检测服务基地,为无机材料行业提供专业化监测服务;依托淄博高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生物医药检验检测中心,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专业化检测服务。

四、重点工程

(一)科技服务业领军企业引进工程

1.加快集聚一批科技服务业领军企业。围绕区域产业优势领域,加强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区域优势资源链接,快速导入一批研发服务、工业设计、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科技金融等方面的科技领军企业,整合发挥全市科技服务资源要素合力,进而吸引国内外创新资源协同发展,带动区域科技服务业集群化发展。

2.引导科技领军企业发挥大平台作用。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建立开放实验室或与中小企业共建技术研发联合体。引导市内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企业共建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创新需求发布、创业项目推荐、科技资讯共享等服务,带动行业内企业集聚发展;鼓励科技领军企业链接全球创新专家、顶级创新企业,传递最新技术创新动态,为创新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对接、技术转移服务,为中小企业研发创新提供定制服务。

(二)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工程

1.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鼓励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等高校和研发机构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考核机制,将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纳入考核体系,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将职务专利发明成果转化、转让实现收益后,以股权奖励、股票期权以及项目收益分成的方式,对专利职务发明人等参与创新研发的科技人员进行激励。对于一定期限内未实现转化的职务专利发明成果,鼓励由成果完成人或团队享有成果处置权。

2.构建多层次技术转移服务网络。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技术需求,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依托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全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提供全方位技术转移信息、交易服务。积极探索建设具有区域特点和行业特色的专业化技术交易市场。通过政策手段引导和支持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技术转移服务。鼓励龙头企业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构建开放式技术创新平台,加强与外界的技术交流和交易。

3.推进应用型、市场化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进一步提升淄博先进陶瓷研究院、MEMS研究院、山东金属材料研究院、淄博高端耐火材料研究院、淄博化工绿色制造研究院、淄博先进材料联合研究中心等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依托山东理工大学等本地高校院所,结合行业龙头企业研发资源,设立智能制造、环境保护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自主研发、公共技术服务、技术转移及孵化,面向市场、服务企业,发挥行业创新中心作用,为全市乃至全省提供创新研发服务;围绕本地重点产业及优势研究领域,以开放合作方式联合政产学研多方资源进行共同研发。

4.提升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培育一批具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的优势企业,推进创新成果的产权化,鼓励和支持企业组建知识产权联盟,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鼓励和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专业机构在专利评估、收购、运营、风险预警与应对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便利化和处置快速化。

(三)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1.完善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电子信息、MEMS中试代工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业创新服务能力,围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检验检测等公共需求,探索市场化运行方案。进一步聚集公共技术资源,依托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强平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打通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瓶颈环节。

2.培育和引进产学研合作平台。支持重点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在先进陶瓷、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节能环保等优势领域,联合建立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壮大发展,鼓励联盟成员单位共同争取国家重大产业技术项目,共同开展产业共性技术、高端技术、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和攻关。

3.搭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优化全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布局,整合全市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文献数据、科技报告共享等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支持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开放专业仪器设备管理平台,按照市场标准向企业提供有偿服务。完善淄博市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网络化平台,加快推进科技报告制度,完善科技数据库管理,推动科研数据库向全社会开放。

4.健全国际化创新拓展平台。建设一批海外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进淄博瀚海硅谷生命科学园、淄博瀚海慕尼黑科技园建设,打造国际科技交流平台和国际孵化服务平台。促进国内企业“走出去”,实施重大创新项目国际合作。做精做强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论坛,吸引不同领域的高层次行业技术会议在淄召开,建设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四)区域科技服务品牌培育工程

1.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机构。积极与国际科技服务机构对接,吸引研究开发、工业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检验检测认证等领域国际知名服务机构入驻。建立多元化的国际知名机构沟通对接渠道,通过产业招商、委托招商和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快培育科技服务产业集群。积极链接国内外科技服务业商会协会等中介机构,建立覆盖面广的科技服务招商网络。

2.建设一批科技服务示范机构。推进科技服务业示范发展,不断提升科技服务业专业化服务能力。在研究开发、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科技金融等专业领域,建设一批集成服务能力较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端科技服务示范机构,推动大型科技服务集团的组建和创新发展。

3.积极打造科技服务品牌。积极鼓励科技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发展,遴选具有优势的骨干科技服务机构,树立服务标杆。鼓励争创国家级和省级研究开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创业孵化机构以及检验检测、标准化认定等机构,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服务模式,推动科技研发和技术引进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鼓励传统科技服务机构与新型科技服务机构对接,采用新型服务模式、服务手段,拓展服务范围,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科技服务品牌。

(五)科技服务业专业集聚发展工程

1.淄博高新区创业孵化聚集区。以淄博高新区特色产业创新园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创业孵化服务,打造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动力源和创新创业人才汇聚地。推进先进陶瓷、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和新环保等专业孵化器建设,完善专业领域研发、孵化、中试与产业化示范、人才培育与科技交流、科技成果展示服务。寻求与专业科技加速器运营商合作,开展市场化运营,通过产业组织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满足企业创新发展需求。

2.淄博高新区科技中介服务聚集区。以淄博高新区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科技咨询、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打造创新型科技中介服务高地。聚集一批科技咨询、技术交易、专利代理、检验检测、财务审计、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等科技服务中介机构。推进鲁中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企业提供专利信息检索、数据深加工、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展示交易等科技服务。

3.加快建设鲁中创新中心创新创业聚集区。市政府和山东理工大学建立协同工作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加快推进环理工大周边多样化众创空间建设,搭建网络服务平台,探索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轻资产、重服务”的创新创业模式。引驻风险投资等各类相关服务机构,设立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金融环境。支持举办创业沙龙、创业大讲堂、创业训练营等活动,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打造鲁中地区创客聚合地,建设高端化、生态化的创新激发区和创业孵化圈。

4.推进齐鲁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发展。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服务,努力打造国家级工业设计创新研究基地。加快推进园区建设,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引进专业公司进行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依托山东工业设计研究院,围绕先进陶瓷、玻璃、纺织服装、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节能环保等优势领域,引进优秀工业设计企业和设计机构,促进全市工业设计资源集约集聚发展。

(六)科技服务生态环境营造工程

1.大力引进和培育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链接和集聚全球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围绕全市科技和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引进一批能够推动关键领域技术突破、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科研团队。重点引进国家“万人计划”、省“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高端领军人才。加快聚集一批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知识产权、风险投资等领域的科技中介人才,集聚一批跨区域创业者、跨国技术研发和技术转移优秀人才及团队。

2.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银行在淄设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特色支行和信贷专营机构。发展券商保荐、融资担保、保险经纪、资产评估、信用评级管理等科技金融中介机构。大力发展天使基金,重点支持风险投资机构、私募股权基金等驻我市发展和对市内科技企业开展投资活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大力支持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建设。通过公开招标,引进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企业信用评价管理机构,搭建淄博市企业评价服务平台。

3.组织创新创业活动。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论坛、比赛活动,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积极倡导崇尚科学、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进一步承办好中国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总决赛、创新创业高峰论坛、“青年创业在淄博”电视大赛、创客大赛等一系列创新创业品牌活动。鼓励和支持企业举办各类主题沙龙,主办和参与各类科技培训、科技展会等。借助网络平台、自媒体等渠道,开展多种创业励志宣传活动,树立一批创新创业典型事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化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科技服务业发展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全市科技服务业工作领导协调机制,统筹推进科技服务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落实产业规划、专项政策、规范制度等重大任务。各区县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利于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工作体系,积极探索跨部门合作机制,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注重发挥相关协会、联盟在科技服务业创新中的作用,统筹协调科技资源,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推动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

(二)完善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保障。加快落实国家、省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完善全市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和促进科技有效支撑产业、民生、生态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细化出台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大对创业载体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引进培养等的政策支持力度。

(三)健全科技服务业发展制度保障。完善科技服务资源共享机制,加强科技服务机构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和激励机制,推动资源共享市场化。完善科技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建立科技服务机构信用档案,提升科技服务质量。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促进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完善科技服务业风险防范机制,明确科技服务的范围、权利、义务,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调动科技服务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四)拓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渠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各类科技计划中,加强对科技服务业科技项目的引导和扶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后补助”等方式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科技服务业领域。拓展科技服务企业融资渠道,引导银行信贷、创业投资、资本市场等加大对科技服务企业的支持。

(五)完善科技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在市内具备条件的高校建立科技服务业学科体系,扩大人才培养规模。积极利用各类人才计划,引进和培养一批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服务高端人才。积极开展科技服务人才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完善科技服务业人才评价体系,健全职业资格制度,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人才在科技服务领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淄博市人民政府

2015年12月29日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