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齐风再扬,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 ||
---|---|---|---|
索引号: | 11370300004224423Q/2024-5501291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9-13 | 发布机构: | 淄博市人民政府 |
□ 记者 杨秋云
茫茫海岱一千里,泱泱齐风八百年。9月12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一届齐文化节拉开帷幕。本届齐文化节自9月12日开始,将持续到11月。
齐风浩荡,吹拂古今。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季节里,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专家学者汇聚临淄,共同见证这场文化的盛宴。上午9时,开场节目《守望》震撼登场。舞者们身着古装,以灵动的舞姿和深情的表达,诠释着对齐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齐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开放包容、勇于创新的特质,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
“齐文化与稷下学是中华文明的典范。”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党委书记束鸿俊在发言中表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作为一大强国,孕育了深厚且持久的齐文化。自管仲变法起,与齐文化一脉相承的文献和思想便展现出其灵活变通和创新的特点,这些文化成就不仅在当时的社会中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发展,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政治结构的转型。他认为,研究齐文化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发展,还能为现代社会提供宝贵的智慧和经验。
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齐国的存在时间长达800余年,其因兼容并包、重农厚商而享有“东方古罗马”的美誉。在20世纪初,梁启超先生就曾说过:在中国早期文明中,有海洋思想者,唯有齐国;而且在齐国最早产生了国家观、世界观。
而在当代社会,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变得尤为重要。在齐文化节开幕现场,《百家讲坛》主讲人、齐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李任飞说:“我向世界推介齐文化!”为了更广泛地推广齐文化,他在网上开设了“中华名相管仲”等与齐文化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在网上的阅读评分位列全球第13位。此外,他还在央视《百家讲坛》等栏目讲述管仲和晏婴的系列故事,并在众多高校宣传齐文化,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热爱这一古老的文化。
历经漫长的编纂与整理,《齐书》终于与世人见面。在开幕式上,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特聘资深教授、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齐书》总主编王志民发布并介绍了这部大型文献,该书是首次由国内权威专家对历代齐文化文献审慎论证、选目精心编纂而成。全书分为齐学编、齐史编、齐兵书编、齐科技编四大编,既凸显齐文化的贡献与特色,又展现了当代人对古籍文献的认识和利用。《齐书》共选古籍文本360种,2000余卷、4000余万字,是对齐文化经典文献进行全面整理的一套最全面、最系统、最丰富、最权威的文献成果。
开幕式现场,播放了淄博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纪录片,发布了稷下寻踪和琉光陶韵两条“稷下学宫”主题研学游径。此外,现场还举行了多项签约仪式。
自2004年至今,齐文化节已经走过21个春秋。21年来,齐文化节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传承,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中焕发新生。
原文链接:http://www.zbnews.net/content/2024-09/13/content_3150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