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文工作的意见

淄政办字〔2020〕91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文昌湖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加快水文事业发展,增强水文公共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水文在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实和完善水文监测站网。一是加大各类水文站网优化整合力度。各区县、各部门已建、在建、拟建各类水文站点(含地下水位站)要全部纳入全市水文站网管理体系,由水文部门统一指导,实现全市各类水文信息统一标准、统一审查、统一发布,依法公开共享,确保水文信息成果的可靠性、代表性、一致性。二是科学布设各类水文自动化监测站点。水文站布设以控制流量特征值变化、小流域防洪、水资源管理为原则,计划3至5年内,淄河、孝妇河、沂河等我市主要河流主要控制端均布设水文监测站点;萌山、石马、红旗3座中型水库上游主要入库支流均布设水文监测站点,北部平原易涝点、低洼地段应加强水文分析研究,根据需要布设水位站或水文站。水位站布设以控制水位变化、实时推算河段水位为原则,其数量可在水文站基础上确定,每条河流至少布设2至3处水位站。各区县重点工业区、经济密集区及防洪险工地段应加大布设密度。三是落实好“工程带水文”政策。各区县新建、扩建、改建水利工程,要同步建设水文监测工程。水文监测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所需经费纳入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经费。四是全面加强城市水文研究。及时开展新下垫面条件下的城市洪水分析研究,掌握演进变化规律,加密城区雨量、河道水位、流量、低洼地段积水等自动监测站点数量,实现城市洪水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保障城市防洪安全。(牵头部门:市水文局,配合部门:市水利局、市应急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大数据局、市财政局、市水利事业服务中心、市孝妇河综合服务中心,各区县政府)

二、加强水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十四五”期间,各区县、各部门要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科技引领、适度超前的原则,逐步提升水文预测预报预警能力水平。一是构建水文预报预警服务平台,完成大中型水库和骨干河道重要河段的洪水预报调度系统,逐步完善洪水演进模拟系统,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二是建立区县水情会商服务中心,实现市、区县会商机制及信息实时共享,及时发布区县雨情、水情、墒情等信息,提高区县水文中心的信息服务能力和覆盖面。三是建立水利、水文、气象、应急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及时开展会商研判,联合发布预报预警。四是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水文监测设备、技术,提高装备水平和应急监测能力,重点做好非接触式实时、远程流量监测设备的引进和使用。五是着力打造5G现代化水文站。在小清河岔河、孝妇河马尚、淄河源泉、沂河东里店等国家基本水文站率先实施5G应用场景,逐步进入5G智慧水文时代。(牵头部门:市水文局,配合部门:市水利局、市气象局、市应急局、市大数据局、市水利事业服务中心、市孝妇河综合服务中心,各区县政府)

三、不断拓宽水文服务功能。各区县、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好水文部门在水量、水质、水保等方面的专业、技术、资源优势,完善配套体制机制,支持水文在地表水地下水监测、河湖健康评估、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水土保持、水生态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水文服务。一是积极开展全市水资源调查评价与规划、区域用水总量监测等工作,为水资源保护、管理、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充分发挥实验室国家级资质认定的优势,不断提升水环境监测能力,“十四五”期间逐步实现地表水109项、地下水93项全覆盖监测。三是立足河长制湖长制管理和水资源保护,优化布设全市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等重点水质站,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十四五”期间建成3处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站。四是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全市水土流失程度和生态环境状况。“十四五”期间,在中、南部地区高标准建设3处大、中型水蚀水保监测站点,北部平原地区建设1处中型风蚀水保监测站点。(牵头部门:市水文局,配合部门:市水利局、市水利事业服务中心、市孝妇河综合服务中心,各区县政府)

四、理顺县级水文发展体制机制。各区县政府要全面实现县级水文机构双重管理,落实配套联动措施。已批复设立县级水文中心的区县要尽快与水文部门对接,支持县级水文部门按照职能开展工作。各区县要把水文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统筹安排辖区内县级水文站点建设、运管及服务经费,并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实县级水文监测队伍,保障和促进县级水文事业发展。市级水文部门要加强对县级水文中心的管理指导,不断健全完善基层水文服务体系,确保县级水文工作均衡发展。(牵头部门:市水文局,配合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水利局、市财政局,各区县政府)

五、凝聚水文发展强大合力。各区县、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水文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水文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尽快完善全市“市-区(县)-镇-村”水文监测服务体系。各区县政府要研究出台支持水文事业发展的具体意见和措施,使水文工作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个层面发挥更大作用。各级水利、应急、生态环境部门要对水文部门在防汛抗旱、水文水资源监测、水土保持、水生态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提供支持和保障;各级财政部门要把水文事业发展纳入财政预算;自然资源部门要对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予以支持;交通部门要为水文监测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供电部门要切实保障水文监测工作用电;通信部门要保障水文报汛线路、信息畅通;各级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对汛期一线水文测报工作进行报道,通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河(湖)长制志愿巡河活动等方式,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水文、关心水文、支持水文;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对水文行业的关心关注,协调解决购买服务人员的继续教育、职称晋升等工作。 

水文部门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善于管理、勇于创新的水文管理干部队伍和基础扎实、业务精通、甘于奉献的水文专业技术队伍。要加强水文安全生产管理,努力改善水文测站生产生活条件。各区县政府要对水文部门在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鼓励水文干部职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此前有关要求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0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