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淄博市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文机关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字号
淄政办字〔2016〕122号
索引号
11370300004224423Q/2016-5105070
成文日期
2016-09-09
发文日期
2016-09-12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有效性
失效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淄博市农业机械化
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
淄政办字〔2016〕12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文昌湖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淄博市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9月9日
淄博市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现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农机化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我市农业机械化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70.8万千瓦,农机总值达到34.8亿元;拖拉机达到2.7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8万台;联合收获机9596台,其中自走式联合收获机达到4902台,粮食烘干机械达到72台(套),农用植保飞机达到7架;深松机达到563台;免耕播种机达到3831台,精少量播种机达到8246台;节水灌溉类机械达到12235台。农机装备在粮食烘干、精量播种、高效植保、节水灌溉等环节不断优化升级。农机装备大型化、高新化、全程化趋势开始显现,“大农机”装备格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二是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1%,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6.4%,其中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9.5%以上,玉米机播率96.3%,玉米机收率达到91.6%以上,粮食干燥机械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得到了稳步发展,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面积有了较大增长。设施农业机械化稳步发展,全市日光温室机械化生产基本实现了卷帘电动化、耕作机械化、灌溉节水化、植保绿色化、服务产业化。三是农机经营效益不断增长。全市实现农业机械化经营总收入31.8亿元,农机服务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机械化不仅为我市粮食生产实现 “十三连丰”、农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和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机工业的持续蓬勃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应当看到,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一是粮食生产机械化与“全程、全面”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全程”看,玉米传统低端播种机仍然占据主流,播种质量不高;粮食机械化干燥能力不强,发展缓慢;植保机械化水平不高。从“全面”看,马铃薯机械化水平远远低于小麦、玉米。二是经济作物机械化总体水平较低。缺乏高效、适宜机械,花生、棉花、蔬菜、林果等经济作物部分生产环节机械化还有不少空白。花生联合机收率很低,棉花机收尚未破题,大田蔬菜播种、收获基本依靠人工。三是耕地质量亟待改善。土壤耕层普遍较浅,有的区域土壤板结严重、地力下降,全市约140万亩左右耕地亟待深松、深耕。此外,南部山区、北部平原农机化发展不平衡,服务能力不强,政策扶持弱。这些问题都是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当前,我市正处于“四化”同步发展和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对照新形势新要求,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拓展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更好地满足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
二、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目标任务
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调结构补短板,全面推进农机化进程。把大田农作物机械化作为“十三五”转型升级的重点,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技术,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产能,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可持续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 %,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以上,主要经济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
在粮食生产机械化方面,主要是提高小麦和玉米机播机收质量,解决粮食干燥问题,力争“十三五”末全市每个粮食集中产区集中建设一批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粮食干燥示范中心。(淄博市2016-2020年粮食生产重点环节分阶段发展目标见附件1)
在经济作物机械化方面,主要是提升发展花生、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发展中药材生产重点环节机械化,破解发展大田蔬菜、林果两类作物生产部分环节机械化。到2020年,花生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棉花耕、种、管、棉杆处理等环节实现机械化,中药材、大田蔬菜、林果生产机械化得到显著提升。
在设施农业机械化方面,主要是提升发展日光温室专业化、精准化生产管理水平,重点发展 “互联网+”智能管控技术。(淄博市2016-2020年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发展目标见附件2)
在农机深松、深耕作业方面,今后5年计划实施深松、深耕整地140万亩,力争适宜区域都深松一遍,土地深松(深耕)任务压茬进行,梯次推进。(淄博市2016-2020年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计划表见附件3)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坚持规划先行,基础好的区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鼓励大面积推广;其他区域,加强试点工作,由点及面,逐步推开。突出重点作物、重点区域、重点环节,进行集中攻关、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生产实际出发,根据各地土壤状况、种植制度、经济水平、经营规模,确定适宜的技术路线和主推机型,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完善技术模式,推动技术集成和标准化。
3.创新驱动,持续发展。坚持产学研管推用相结合,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着力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与机具研发创新、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由环节化、低端化,向全程化、高端化升级。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推广适合于农艺性栽培管理的作业模式。鼓励和支持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推广保护性耕作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
4.政策扶持,市场主导。综合运用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农机深松作业补助、农机研发创新计划、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工程等政策、项目,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农业机械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效益。
三、工作重点
(一)着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
1.小麦、玉米
重点区域:淄川区、周村区、临淄区、桓台县、高青县。
主攻方向:围绕推进小麦和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提升机械化作业质量和干燥机械化水平,主推精量播种、玉米籽粒收获、土壤深松、粮食干燥、秸秆综合利用、精准施肥、高效植保、节水灌溉技术。
发展路径:大力推进机械化干燥,淄川区、周村区、临淄区、桓台县、高青县辖区内至少各建设1处较大规模的粮食干燥机械化示范基地(中心),重点解决规模在200亩以上的种植主体粮食干燥问题。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政策,加快推进小麦、玉米播种机、联合收获机升级换代,精量播种机、大喂入量小麦联合收获机、带扒皮功能玉米联合收获机成为主流机型。努力提升玉米机收水平,在临淄区、桓台县、高青县等区县着力提升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在高青县、桓台县等畜牧养殖重点地区积极推进粮改饲,大力发展青贮玉米收获机械化。在淄川区、周村区山丘旱作区积极推广适宜当地特点的保护性耕作机具和技术模式。积极推进以机械化还田为主的小麦、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带有秸秆切碎装置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推行小麦、玉米机收、秸秆切碎还田、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在淄川区、高新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等区县积极发展食用菌种植。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种肥同播、深松施肥、统防统治,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飞机植保等现代植保机械,提高施肥、植保机械化、精准化水平。
2.水稻
重点区域:高青县。
主攻方向:重点突破水稻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瓶颈,主攻机械化育插秧、联合收获,探索推广水稻直播技术。
发展路径:大力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集成示范以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育秧、机插秧为核心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重点推广规模化生产的大棚温室集中育秧、乘座式高性能插秧机、大型机械化干燥设备与技术为主,集成示范秸秆还田耕整地、高效植保、大中型联合收获及秸秆处理等机械化技术;积极推广水稻精量播种机,开展直播试点。到2020年,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 %。
3.马铃薯
重点区域:博山区、临淄区、高新区、沂源县。
主攻方向:重点突破马铃薯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瓶颈,主攻机械化播种、联合收获。
发展路径:积极引进先进适用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努力提高机械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在博山区开展马铃薯生产创新示范工程和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集成示范小型马铃薯播种机、收获机、高效精准施药及秸秆处理等机械化技术。
(二)加快推进大宗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
1.花生
重点区域:淄川区、博山区、沂源县。
主攻方向:机械播种、联合收获。
发展路径:在推进耕整地、机械播种、灌溉、植保、施肥等环节机械化技术的基础上,加速推广应用分段收获机械,同时研发创新和示范推广多行高效多功能花生播种机和两段(捡拾、摘果)收获机械。重点是加快推广普及一垄双行花生播种机械、联合收获机械和两段收获机械,全力推进花生种植与收获的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到2020年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
2.棉花
重点区域:高青县。
主攻方向:机械播种、植保化控、棉秆处理。
发展路径:在普及应用机械深耕深松、中耕施肥、机械植保的同时,重点推广应用规范化播种机械,引进示范摘锭式先进采棉机,推广适合棉花采收的中小型自走式采棉机和大型高地隙对靶施药高效植保机械以及秸秆处理机械,推广棉杆处理技术。到2020年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 70%以上。
3.大田蔬菜
重点区域:博山区、周村区、桓台县、高青县、沂源县。
主要作物:大白菜、卷心菜、胡萝卜、萝卜、山药等叶菜类、根茎类蔬菜。
主攻方向:机械种植、机械采收,兼顾其他蔬菜冷链处理。
发展路径:在大力推广普及机械耕整地、中耕施肥、机械植保的基础上,着力示范引导规范化、标准化种植,重点研发推广大田蔬菜的移栽、采收机械和保鲜储运设备,有重点、分步骤地稳步推进大田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到2020年,全市大白菜、卷心菜、山药等种、收机械化应用取得有效进展。
4.设施蔬菜
重点区域:临淄区、高青县、高新区。
主攻方向:信息智能控制。
发展路径:在大力推广普及 “五化”的基础上,示范发展信息智能控制设备,着力提高蔬菜温室大棚的光照、温湿度、病虫害防治、水肥一体化、气肥喷施等关键环节的远程监控和自动化生产水平。到2020年,设施蔬菜生产由机械化向智能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5.林果
重点区域:博山区、沂源县。
主要品种:苹果、葡萄、桃、猕猴桃、樱桃等。
主攻方向:田间管理、机械采收和冷链处理。
发展路径:重点探讨试验示范果树管理技术、采摘升降运输通用平台和高效对靶喷药机械,全面推广林果灌溉、施肥、修剪、喷药等田间管理机械和采摘后清洗分级、包装、保鲜储藏运输机械化技术。苹果:主要进行田间管理(植保、施肥、中耕、疏花)、产后处理环节技术提升,依靠大型公司推进发展产后苹果的分级、包装、保鲜储藏和运输机械化;葡萄、猕猴桃:主要进行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模式示范引导,在除草、压枝、施肥、修剪、喷药等田间管理环节进行关键技术突破;桃:主要推进桃的分级、包装、储藏等产后处理环节机械化发展,到2020年,力争主要水果生产机械化取得显著进展。(淄博市2016-2020年经济作物机械化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主要任务见附件4)
6.中药材
重点区域:重点围绕淄川区、博山区、沂源县中药材生产区,有选择、有重点地推进机械化工作。
主要作物:丹参、辣根、牛蒡、桔梗等根茎类中药材。
主攻方向:机械种植、机械收获和机械收获后处理。
发展路径:研究示范主要中药材种植模式和机械化技术规范,在全力推进耕整地、田间管理机械化的基础上,突出研发创新和示范推广中药材育苗、移栽、直播、挖掘收获和收后干燥、筛选、包装等关键技术与装备,逐步实现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的新突破。到2020年,以淄川区、博山区等区县为重点,建立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引导带动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取得有效进展。
(三)积极推进农机深松(深耕)整地
1.重点区域。一是把高标准农田作为平原地区实施深松(深耕)整地作业的重点区域,优先安排深松(深耕)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和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力争为全市高产创建区内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百分之百作出贡献。同时,粮食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程度高的区域优先实施。实施区域主要包括高青县、桓台县、临淄区等列入全国千亿斤粮食规划的产能后备区县。二是毫不放松地抓好丘陵地区的深松整地作业。要注重抓好丘陵地区深松整地作业的组织推动工作,不断提高丘陵地区耕地的涵养水源和节本增效水平。实施区域主要包括淄川区、周村区等丘陵山区。
2.重点作物。把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作为农机深松(深耕)整地工作的重点,加快推进步伐,进一步扩大实施面积,为促进农业增效、保障粮食安全打牢基础。同时,要从实际出发,把大宗经济作物的深松(深耕)整地工作提上农业机械化工作日程,充分借鉴粮食作物的深松(深耕)整地工作经验,由点及面,逐步推开,争取4-5年内在适宜地区,对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地块深松(深耕)一遍。
3.关键时节。一是重点开展秋季深松(深耕)整地作业。秋收后到秋种之间时间相对较长,有利于冬小麦种植地区安排大规模的深松(深耕)整地作业,以接纳秋、冬两季的雨水和雪水,有效抵御春旱。秋季深松(深耕)要与玉米秸秆还田覆盖、小麦免耕播种相结合,实行“一条龙”作业,可以减少土壤水份散失和机械进地次数,确保土地深松(深耕)效果。二是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开展深松(深耕)整地作业。棉花等一年一作区,有较长的冬闲期,可以在冬前深松,也可在春季作物播前开展深松(深耕)。立春后或初春也是开展深松(深耕)整地的好时机,各地特别是丘陵地区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早组织,争抢农时,扎实做好春季农机深松(深耕)整地工作。三是适时开展夏季深松(深耕)整地作业。夏收夏种之间时间紧,小麦收获后及时深松(深耕)整地作业并播种玉米,既能使夏季玉米增产,又能避免秋季小麦种植时集中深松(深耕)。
4.规范实施。应遵循“先作业后补助、先公示后兑现”的原则,一是抓好合同签订。区县农机管理部门应与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签订作业协议,在镇(街道)的领导和协助下,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要与村委会签订作业合同,并及时备案和公示。二是抓好作业确认。作业结束后,按照程序及时确认作业质量和作业面积,确保深松(深耕)作业的真实性、准确性。三是抓好抽查抽检。市、区县两级农机管理、财政部门会同镇(街道)组织力量,通过电话抽查、实地抽检走访等方式,对各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开展的农机深松(深耕)整地作业地块进行抽查并公示。鼓励各地采用卫星定位、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强化对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质量的监测与核查。四是抓好补助兑付。公示无异议和抽检合格后,区县农机管理、财政部门及时将补助资金直接兑现给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四、保障措施
(一)推进农机装备创新示范。以推进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机械化为核心,以实施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和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为抓手,整合农机生产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农机推广机构等各类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大先进农机装备研发创新、示范推广力度。鼓励农机生产企业自主创新,以巨明集团、淄博博大钢板仓有限公司、山东北斗华辰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山东亚丰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等农机企业为重点,打造一批拖拉机、高效联合收割机、烘储机械等高端、智能农业装备研发、生产、销售、培训于一体的农业生产全过程解决方案服务商。以山东理工大学、市农机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为主,建设一批关键核心农机部件研发基地,加强农机基础和应用研究,着力提升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以市、区县农机推广机构、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或示范园区为主,进行品种、栽培、机具和加工等技术集成探索、试验示范,打造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以点带面,不断加快先进成熟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普及应用。
(二)培育农机新型经营主体。围绕“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提升能力、增强后劲”,进一步加强以农机合作社为重点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机作业规模化推进工程,加大对农机合作社奖补力度,加强农机合作社农业装备、库棚设施、办公条件等硬件建设。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充分发挥我市农机装备制造业的优势,鼓励开展“企社共建”活动,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经理人、财务人员培训力度,引导农机合作社加强建章立制,提高规范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带机、带地、带资或技术入社的资本合作方式,完善农业生产过程中“作业标准、服务价格、技术模式、生产资料”等统一的劳动合作方式,建立合理公平、效率优先的分配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作业能手作用,鼓励和支持开展土地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推动农业生产向装备智能化、种植规模化、过程机械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
(三)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成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小组和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构建农科教、管推用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机械化农艺体系、作业规范和质量标准,培育适于机械化作业的作物良种,强化农机从业人员农艺知识培训,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实施高效农机化规模生产示范引领工程,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农场建设。
(四)提高农机信息化水平。开展“互联网+农机”推进行动,借助省农机管理服务信息化指挥调度平台,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等现代化手段,加强农机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农民和农机手的互联互通,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和农业机械化的深度融合,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升农机管理服务科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突出补贴重点,提高玉米、花生、棉花联合收获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和配套大马力拖拉机以及水稻插秧机、干燥机等机械补贴额,实行应补尽补、有购就补;进一步向粮食和经济作物主产区倾斜,提高补贴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支持土地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鼓励区县对农机深松、粮食干燥、秸秆还田、花生和棉花联合收获等机械化作业实施补助。积极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加快老旧高耗能机械更新步伐,促进农机装备结构“腾笼换鸟”、优化升级。鼓励和支持大型农机企业开展农机金融租赁服务。
(六)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纳入年度现代农业发展计划,制定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工作责任制,强化绩效考核,落实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加强农业机械化队伍建设,理顺农机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执法、监管和服务能力。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农机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职能,做好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安全监理等工作;农机工业部门要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制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提高机具质量;农业部门要加强农艺与农机相互融合的研究,将机械作业适应性作为种植模式推广、作物种子选育的重要依据;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基本建设投资和政策的争取工作;财政部门要落实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资金,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业机械化项目实施的监管;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农业机械科研开发支持力度;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支持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农机停放库棚用地;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管部门要督促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农机信贷、保险业务。
附件:1.淄博市2016-2020年粮食生产重点环节分阶段发展目标
2.淄博市2016-2020年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发展目标
3.淄博市2016-2020年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计划表
4.淄博市2016-2020年经济作物机械化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主要任务
附件1
淄博市2016-2020年粮食生产重点环节分阶段发展目标
附件2
淄博市2016-2020年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发展目标
附件3
淄博市2016-2020年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计划表
附件4
淄博市2016-2020年经济作物机械化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主要任务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