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共淄博市委  淄博市人民政府

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做好202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全力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系统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和美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以建设数字农业强市为依托,彰显地域特质,突出“连村成片、跨镇成带、集链成群”特点,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发展,以农业强促进农村美、带动农民富,聚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

一、扛牢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政治责任

1.抓好粮食生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开展吨粮片吨粮镇吨粮县吨半粮片产能建设。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再补贴政策,完成复合种植5万亩。落实产粮(油)大县奖励、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开展玉米重大品种推广补助试点。在临淄区、桓台县、高青县实现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在其他区县实现“齐良保”粮食险种全覆盖。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2.加强重要农产品生产。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推进老旧低效农业设施改造升级,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稳定在188万吨以上,水果总产量稳定在98万吨以上。稳定生猪基础产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7%以上,肉蛋奶总产量稳定在40万吨以上。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水产品总产量稳定在2万吨以上。实施现代设施农业贷款贴息政策。

3.加强耕地保护。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将各类对耕地的占用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坚持“以补定占”,将市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完善后续管护、再评价机制。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细化明确耕地“非粮化”整改范围,合理安排恢复时序,对确无人耕种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持续整治“大棚房”。

4.加强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建设规划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取消对产粮大县资金配套要求,落实县镇村三级管护责任人制度。实施马扎子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507。加强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建设,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

5.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进现代种业振兴,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开展小麦、玉米、大豆、蓖麻等新品种选育,建设高标准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0万亩。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大力推广植保、精量播种等高性能机械。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研发推广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小型、智能、急需装备。建设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加强农机应急作业服务,提升畜牧水产养殖、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加大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保障力度。

6.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建设,培育家庭农场示范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65家,规范提升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860家,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400万亩次以上。

二、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7.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落实省定防止返贫监测标准,压实区县(含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下同)、镇(街道)、村(社区)监测预警责任,加强常态化监测,定期开展集中排查,及早发现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困难群众,应纳尽纳、及时干预、精准帮扶。对存在因灾返贫风险的农户,符合政策规定的可先行落实帮扶措施。加强农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困难家庭学生、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按规定及时落实相应政策。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

8.加强帮扶政策落实。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机制,压实行业部门帮扶责任,确保过渡期内教育、医疗、兜底保障、孝善养老以及残疾人帮扶等政策总体稳定。动态调整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加大困难重度残疾人帮扶力度。

9.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各级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资金投入保持总体稳定。强化资金项目绩效管理,对形成的经营性资产,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落实监督权;对形成的公益性资产,明确权属、强化管护;对确需处置的资产,严格履行相应审批手续进行规范处置,确保资产稳定良性运行。积极实施就业帮扶行动,落实就业帮扶车间建设与运规范标准。滚动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做好脱贫人口、监测帮扶对象等就业帮扶工作。全面落实金融扶贫政策,做好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工作。

三、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10.加快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齐农云”大数据平台迭代升级,实现高标准农田管护、智慧渔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培训等特色应用数字化管控。推进“中农数院”高质量建设,新引进创新团队3支以上,孵化农业科技创新企业2家以上,制定富锶农产品标准3个。深化数字乡村试点建设。

11.促进数字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突出延链补链,构建覆盖种养加、产运销的全程大数据体系,提升粮食、蔬菜、黑牛(奶牛)、苹果等6条产业链数字化水平,新建续建数字农业农村重点项目20个以上,新认定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0个,遴选推介数字农业典型应用场景10个以上。

12.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高青黑牛、沂源苹果、临淄蔬菜、博山猕猴桃等集群化发展,建设提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有条件的区县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扎实推进临淄区省级现代农业强县建设。加快发展“一镇一业”,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力争农业主导产业总产值超10亿元镇达到7个、5—10亿元镇达到10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达到35个。加强“淄博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介,建设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

13.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政策落实,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20,新打造以“链主”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个。推进农产品加工设施改造提升,推动预制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发展民宿、露营等新业态,培育省级精品文旅名镇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加快培育农村电商,建设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1亿元。

14.推进农业绿色生态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争创省级以上生态农场7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稳定在95%、90%以上。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控制和产品监测,定量检测数量达到1.7批次/千人以上。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170个。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推进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

15.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开展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培育省级现代流通强县,改造提升乡镇商贸中心3个,建设县域产地公共冷链物流设施。加强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县级快递物流园区实现全覆盖,镇级快递共配中心和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村邮站)覆盖率达到80%,推动高青县建设农资流通服务示范县。

16.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开展农民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源头预防和风险预警,畅通维权渠道,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水平

17.加强乡村规划。以县域为单位,以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特色旅游村以及有需求村庄为重点,结合乡村振兴片区建设等工作,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可一个或者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编制。暂不需要编制的可在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通则式管理规定。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实效性、可操作性和执行约束力,强化乡村空间设计和风貌管控。

18.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坚持以村和片区为基本单元,统筹产业强基、人才支撑、文化铸魂、生态宜居、党建引领,建设提升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9个。建立落实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领导同志联系乡村振兴片区建设工作机制,推动国有企业与乡村振兴片区结对共建,构建县级、市级、省级乡村振兴片区梯次推进工作格局。扎实推动沂源县建设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19.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265公里,改善路面状况720公里以上。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农村供水维修养护工程,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供水率分别达到99%、83%。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加强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公共充电设施镇(街道)覆盖率。加快乡村“双千兆”网络建设,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达到95%以上。

20.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强农村改厕后续长效管护,实施263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3个以上,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大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力度,推动有条件的村庄整治“飞线”,清理残垣断壁、违章搭建,建设村头公园、停车场、文体小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

21.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向纵深发展,省级强镇筑基行动试点镇达到15个以上。实施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达到优质服务推荐标准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保持在35%以上,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达到7家,改造提升村卫生室530个。稳步提高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落实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等综合能力全覆盖培训三年行动。持续提升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逐步提高县域内医保基金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比例,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农村老年助餐服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80%以上。做好婴幼儿、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关心关爱服务。

22.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国家级、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和县城城镇化建设试点县工作,加快推进33个省级新型城镇化项目建设,推动9个省级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城乡协作发展机制,持续实施强校扩优行动,乡村学校集团化、联盟化办学覆盖率达到70%以上,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达到15个。

五、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23.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强化县级党委抓镇促村责任。全面深化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实现镇(街道)党政正职、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全覆盖。开展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管好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开展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攻坚,力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20万元的行政村占比达到80%。推深做实“联村党建”机制,推动千人以下村、集体收入不足15万元村、有产业关联村、乡村振兴片区村全覆盖组建联村党组织。强化基层编制资源保障,县以上机关一般不得从镇(街道)借调工作人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深化“清廉村居”建设,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促进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

24.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拓展“莱西经验”,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加强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深化村级议事协商活动。严格实行上级部门涉基层事务准入制度,健全基层职责清单和事务清单。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推广“一网三联”、清单制、“信用+”等有效方式。

25.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有淄有爱”文明品牌建设工程,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美在家庭”建设、“最美家庭”寻找等活动。深入挖掘阐释齐文化内涵,推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5+N”基层文化服务中心100处,“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下乡3000场以上。深入开展“两节四集五赛”群众文化活动。

26.深化平安乡村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赌博、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开展农村道路交通、燃气、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治理攻坚。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深化村(居)法律顾问工作。

六、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27.健全完善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要求。加强党委农村工作体系建设,强化统筹推进乡村振兴职责。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村级发展难题。

28.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对集体资产由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登记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下按规定实行税收减免。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等。

29.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确保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鼓励金融机构综合运用信贷、证券、期货、保险等支持乡村振兴。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有效防范和纠正投资经营中的不当行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乡村振兴用地保障,稳妥有序开展以镇为基本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合理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宅基地等用地需求。规范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培训高素质农民6000人以上,选培乡村好青年1300名。深化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广医疗卫生人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

30.凝聚社会力量。持续推进“民主党派助力乡村振兴县区行”、“万企兴万村”、工友创业园培育、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等工作。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探索自下而上、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通过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方式,将村庄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交由村集体或农民实施。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为实现“3510”发展目标“强富美优”城市愿景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