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淄政发〔2010〕2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根据《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山东省试点工作方案》(鲁政字〔2009〕318号)、《山东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鲁政发〔2010〕22号)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技术创新工程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准确把握现代产业发展方向,以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信息、医药、汽车及机电装备等战略性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为发展重点,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战略联盟,突破重大关键技术,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企业主体,政策导向。面向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以机制创新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多元化政策手段,构建技术创新联盟,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

2.突出特色,重点突破。立足我市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重点行业,坚持盘活存量与培植增量相结合,培育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两手抓,加大投入,组织实施一批对全市经济增长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大科技专项,提高核心竞争力,积蓄发展后劲。

3.超前谋划,稳步推进。把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与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在落实好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的同时,针对全球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前瞻性地培育一批战略性高新技术新兴产业。

(三)主要目标:逐步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大幅提升全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力争经过三年努力,全市完成1000项重点行业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力争200个项目列入山东省重点领域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项目;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创新成长型工业企业达到50家;组建2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争取1-2家成为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中的优势骨干企业;新建1-2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30个院士工作站,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型团队和领军人才。

二、主要任务

充分发挥我市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围绕具有比较优势的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信息、医药、汽车及机电装备等六大产业,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和科技资源,全方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条,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一)新材料产业。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为龙头,以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围绕产业链的延伸,重点发展氟硅新材料、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子新材料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及产品,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结构优化、辐射带动作用大、核心竞争力强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有机氟材料。立足我市聚四氟乙烯的产业优势,重点研究开发汽车、信息技术、医学等领域用高端含氟材料,进一步开发离子膜、燃料电池膜、太阳能电池封装膜、织物整理剂、聚酰亚胺、氟橡胶等产品。重点以磺酸树脂规模化生产为基础,研究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催化剂,加快全氟离子膜材料及功能膜的产业化;拉长6F含氟芳族高聚物系列高分子工程材料和功能材料及其中间体的产业链,重点支持4500吨含氟高端聚合物项目建设。

——有机硅材料。重点开发硅油、硅树脂、硅橡胶和硅烷偶联剂等有机硅深加工产品,形成10万吨有机硅加工能力。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依托我市乙烯、聚醚等原材料优势,大力发展特种聚醚、聚氨酯、抗冲改性剂ACR树脂、异戊橡胶、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芳纶纤维等产品。积极开发碳纤维、聚乳酸纤维、醋酸纤维等新型纤维和异形、细旦、超细旦、空心、高吸湿、高收缩、阻燃、导电、防辐射、弹性等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提高产品附加值。

——高技术陶瓷材料。以工程陶瓷应用制品研发为重点,研究开发结构陶瓷、功能陶瓷两大系列陶瓷新材料及制品。功能陶瓷重点发展应用于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能源交通、精密机械等高科技领域的超导陶瓷、电子陶瓷、生物技术陶瓷、磁性陶瓷、光敏陶瓷等品种;结构陶瓷重点发展应用于冶金、电力、航空、化工、机械等行业的氧化铝陶瓷、氧化硅陶瓷、碳化硅陶瓷、氮化硅陶瓷等品种;陶瓷新材料重点推进富矿劣质陶瓷原料的开发应用和环保健康陶瓷新材料的研发,重点开发陶瓷无苯金水、陶瓷无铅颜料、陶瓷低温色釉料、低温高档瓷等陶瓷新材料品种。

——高性能隔热材料。充分发挥我市新型耐火材料及新型节能材料的比较优势,以节能降耗为关键,发展环保型玻璃窑用耐火材料,无污染、长寿命水泥窑用耐火材料,钢铁冶金用高级功能性耐火材料、化工行业用新型特种耐火陶瓷纤维及制品,半导体衬底和高功率激光晶体生长用高温氧化锆系列耐火材料,抓好大型致密锆英石精密陶瓷溢流砖、陶瓷可溶纤维系列产品、4万吨硅酸镁防火板等项目,建成国际一流的新型耐火材料和节能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功能玻璃材料。以现有产业资源为基础,加快新产品研发,提高工艺设备水平,重点研发光功能玻璃、导电玻璃、玻璃纤维、高档装饰功能玻璃、高档建筑功能玻璃、药用玻璃、隔热玻璃、高效节能镀膜玻璃等产品,抢占玻璃应用高端市场。重点建设太阳能导电膜玻璃改造、低辐射节能玻璃深加工、年产6万吨无碱池窑拉丝玻纤等项目,打造国内一流的功能玻璃基地。

——金属材料。加快我市金属材料产业的升级换代,重点研发高电位、高电容量镁铝基牺牲阳极材料,大直径变形镁合金棒材及制品深加工,粉末冶金材料及粉体成型和烧结致密化技术,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加工成型技术。

——电子材料。重点发展高品质电子陶瓷、压电石英晶体、钨钼制品、高档磁性材料、陶瓷覆铜板、陶瓷开关管壳等产品,不断提升电子材料产业技术水平和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新能源产业。立足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有基础,发挥区域优势,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风电装备配套、核电装备及配套材料,积极培育太阳能光伏材料、智能电网配套产品。

——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开发生物质能发电装备生产技术、地源热泵生产技术、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加快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化,带动全市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充分发挥我市在驱动电机及其控制技术、车身控制技术、电池及电池管理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以示范应用和产业化为方向,以技术集成、合力攻关为途径,加快推进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风电装备配套。以风电配套关键零部件制造为主,发展风力发电机、塔架、风叶、主轴、机械传动、运行控制、风机变频、输变电机组等关键配套件生产,培育大功率风电机组相关零部件配套能力。

——核电装备及配套材料。加快山东省核电装备及配套材料工业园区建设,重点培植泵、蓄电池组、压力容器、钛材料和锆及铪材等5个特色优势产品。

——太阳能光伏材料。围绕光伏配套,以金晶集团的超白玻璃为基础拉长产业链,大力开发非晶硅薄膜电池、晶体硅电池封装盖板、太阳能集热板、光控制玻璃材料、光存储器、太阳能光伏建筑等。

——智能电网配套产品。研发生产并网发电设备、信息传输设备、电力控制设备和智能电表、传感器等配套产品。

(三)精细化工产业。依托我市石油化工、氯碱行业规模和原料优势,加快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发展,提高传统精细化工产品的质量和水平,重点发展新型化工助剂、医药中间体、新型涂料、工程塑料及高档塑料制品等产品,强化骨干产品的优势,不断提高总体精细化率,加快由原料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变。

——新型化工助剂。大力发展新领域专用化工助剂,重点研究开发塑料、橡胶、纺织、造纸、制革鞣剂等轻工纺织助剂,高效阻油剂和处理剂、耐高温堵水剂和防砂固井剂等油田开采、选矿用化学品;研究开发用于石油加工和化工生产的新型高效催化剂,重点发展系列裂化催化剂、系列加氢处理催化剂及特种催化剂,力争建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化工助剂产业集群。

——医药中间体。充分发挥我市生产头孢类医药中间体的优势,重点发展AE—活性酯、头孢他啶侧链酸活性酯和头孢克肟活性酯、呋喃铵盐等与主导原料药相匹配的高档次头孢类医药中间体;加快开发头孢匹胺酸、头孢匹胺侧链活性酯、头孢唑兰活性酯、甲基巯基四氮唑、NN—二甲基乙基巯基四氮唑、头孢替胺、头孢替胺活性酯等头孢三代、四代、五代医药中间体和新戊二醇、异丁基苯、溴系列产品、氯代丙酰氯等现有主导原料药产业链延伸的医药中间体产品。

——新型涂料。重点发展水性涂料、高固份涂料等各类环保型涂料,适应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的超耐候型建筑涂料和道路标志涂料,具有防火、防水、导电、绝缘、示温、杀菌等功能的新型涂料。

——工程塑料和高档塑料制品。开发具有耐寒、耐热、阻燃等性能的ABS工程塑料和塑料合金,重点发展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配套用塑料制品,电力、邮电、通讯用塑料电缆料、穿线管以及为信息、通讯、机械、国防工业配套的各种高档塑料制品。

(四)信息产业。重点开发应用电子产品、基础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卡模块、行业应用软件及嵌入式软件等关键技术及产品,巩固现有优势,加强自主创新,促进我市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应用电子产品。充分利用我市在医疗电子、电力电子、节能电子、环保电子、分析仪器、监测及检测仪器等方面的基础优势,鼓励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发展系统集成,高起点发展诊断治疗设备、医疗影像设备、重症监护设备和医用信息化终端等医疗电子产品,电机节能、电力输变电节能、矿井设备节能、企业能源中心、能源监测等节能电子产品,色谱、光谱、质谱仪器等光电分析仪器产品和称量仪器、油品分析、气体分析等分析仪器产品,汽车检测检修、通信运营维护、高低压测量仪表等检测、监测仪器仪表产品,建成我国重要的应用电子产品生产及进出口基地。

——基础电子元器件。发挥我市电子元器件企业较丰富的生产及国际化经验优势,做好国际元器件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重点发展微波介质器件、高频压电陶瓷器件、发光二极管等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力电子模块、高压电容器等电力电子元器件,大容量、高可靠性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产品;大力支持电子元器件的微型化、片式化、高性能化、集成化、智能化、无害化技术的研究开发,提升基础电子元器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环渤海地区主要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

——集成电路产品。发展集成电路卡模块封装测试、RFID系统集成与标签封装、“物联网”RFID技术、集成电路晶圆测试,推动集成电路封装企业在我市的聚集,建设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卡模块封装测试基地。

——软件产品。充分利用我市软件产品已有的发展基础和行业门类齐全形成的较好需求条件,以应用带发展,重点培育和壮大行业应用软件及嵌入式软件。重点发展电力、通信领域嵌入式软件;医疗、化工、冶金、建筑、教育等领域的行业应用软件。

(五)医药产业。重点发展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及天然药物、新型农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及制药设备、药用包装材料6大类产品,做好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山东)产业化示范企业认定工作,实现医药产业由量到质、由大到强的转变,跻身全国医药产业强市行列。

——化学原料药及制剂。大力发展化学原料药优势产品,重点发展解热镇痛药、抗感染药、精神类药物等主导产品,不断提升国家一类新药乙氧苯柳胺、三苯双脒和引进L—380项目的产能及市场占有率;加快发展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等头孢类系列原料药;围绕心血管类、抗感染类、抗肿瘤类开发原料药新产品,重点抓好阿托他汀钙、氨氯地平、乐卡地平、甲磺酸帕珠沙星等新药研发。突出发展医药制剂,重点发展解热镇痛类、抗感染类、心脑血管类、糖尿病类、抗肿瘤类制剂,延伸原料药生产链;加快发展新型药物制剂,重点发展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双层片、异丙安替苯海拉明片、邦纳片、格列吡嗪控释片等,加强布洛伪麻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苦参素片、甲磺酸帕珠沙星等药物制剂新品种的研发。

——中药及天然药物。强化中药材种植GAP认证,完善中药材生产规范和质量标准,加强中药提取、浓缩、过滤、纯化精制等关键生产技术和程序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发展葛根素原料及制剂、瓦松栓、厚朴排气合剂、气血双补丸、六味五灵片、健脑补肾丸、心脑舒口服液、袪浊胶囊、七味清咽气雾剂、回春贴等潜力品种;加快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及胶囊、天川颗粒、消癌平片、安宫止血胶囊的研发和产业化。

——新型农药。大力发展高效、低毒、安全、经济、低污染和使用方便的新品种农药及生物农药,优化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的比例,重点发展替代高毒杀虫剂的新品种和中高毒品种的低毒化剂型,用于玉米、大豆、棉花、花生、油菜和蔬菜等作物的旱田除草剂新品种,水果蔬菜用新型杀菌剂、杀线虫剂和病毒抑制剂,高效生物抗生素等。

——生物制药。加大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产品的引进,积极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化工程、酶工程及生物医药新技术,开发谷胱甘肽、多肽类化合物、PPG(多廿烷醇片)等生产技术并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将腺苷蛋氨酸原料药及制剂、截短侧耳菌素、泰妙菌素等新产品尽快实现产业化。

——医疗器械及制药设备。发挥全国最大的放射治疗设备和消毒灭菌设备研制生产基地的优势,争取在高精尖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重点开发医用放射诊断与治疗设备、医用消毒灭菌设备、高档制药设备和一次性使用病毒灭活装置配套输血过滤器等产品;加快数字化X射线诊断设备及核心件、中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及核心件、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血浆溶解箱研发,加快适合生物医学攻关技术的肿瘤物理治疗设备和数字化医疗设备发展,实现医疗器械产业优化升级。

——药用包装材料。充分发挥我市药用包装材料产业的优势,大力发展新型高档药用包装材料,重点发展钠钙玻璃模制注射剂瓶、高档轻量棕色药用玻璃瓶、药用丁基橡胶塞、PTP铝箔和SP复合膜等优势产品;加快发展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瓶、一级耐水性药用玻璃管、半镀膜胶塞、卡式瓶等新产品。

(六)汽车及机电装备。立足我市汽车及机电装备产业特点,坚持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发展原则,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主机成套、传统优势和节能环保等四大类产品,加大技术创新步伐,以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汽车及机电装备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汽车及零部件产品。以载货车、改装车、电动汽车的培育发展为龙头,拉动汽车零部件产品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整车产品重点发展轻型载货汽车、高等级公路运输用特种车和专用车改装、节能环保型电动系列轿车和轻型载货车;汽车零部件重点发展高性能自动变速箱齿轮、变速箱总成、欧Ⅲ电控柴油机连杆总成和活塞组件、环保型系列化磨擦制动部件、汽车电动转向助力系统、减震器总成、空气悬挂弹簧、发动机用高强度螺栓和各种车用仪表等。

——主机成套机电产品。重点发展大功率、中低速船用柴油机、生物质气体内燃机及新型柴油发电机组;制瓶包装机械主机及配套产品;宽幅高速变频控制造纸机械;采矿巷道用泵站液压设备、港口码头大吨位多功能起重设备;自走式、适应不同种植习惯的各种割台互换机型和不同作物类型的收获机械,粮食加工及仓储设备等五大类主机成套产品。

——传统优势机电产品。重点发展石化用泵、核电机组用泵、船舶用泵、大型煤液化装置用泵及机组,智能型清淤设备、水污染防治设备,大型真空干燥机组及各类机电一体化真空应用成套设备;新能源汽车用驱动电机,城市轨道交通用牵引电机,大型高压电机、履带车辆电机和国防等领域特殊用途微电机与特种电机;大容量节能变压、调压设备等。

——节能环保机电产品。重点开发生物质气、煤矿乏风等新型能源发电机组;高效节能型开关磁阻电机及其交流变频控制系统;机电一体化精密装车系统;煤矿用变频乳化泵站成套设备;浇注式大型调压器及机电一体化电压控制成套设备等节能产品;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成套设备、高浓度废水处理设备;水泥行业用大布袋除尘器、碳化硅除尘过滤器、电除尘吸尘设备及余热利用装置等环保设备。

三、保障措施

(一)着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和发展,固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

立足我市六大战略性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强化产学研用结合,促进各方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依托龙头企业和行业科研机构,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固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要突出解决联盟构建中的四个问题,即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重点实验室,重点解决联盟中的科学问题,以加强源头创新;通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研发,重点解决联盟中的技术问题,以推动技术创新;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产业化结合,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重点解决工程问题和装备问题,以促进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根据我市六大战略性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特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推动机电、纺织、冶金、建材、轻工等传统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信息、医药、汽车及机电装备等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构建。

(二)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服务,建立和完善服务平台

围绕我市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战略性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引导和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共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层次产学研合作载体,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不断提高核心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优势,为产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加快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着力提高面向企业的技术供给、产品设计、分析检测、咨询培训等服务水平。加大淄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服务力度,逐步将其打造成为产学研结合多方共赢的合作平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咨询平台和实现科技资源聚集的共享平台;支持各类专业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等机构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配套服务;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基础设施设备、科技数据等资源向企业开放;大力促进技术贸易、科技评估、专利服务、风险投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发展,逐步提高科技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水平。

(三)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大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高新技术企业

选择一批在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理念和文化创新等方面成效突出的大中型企业开展试点,分类指导、重点扶持,探索不同类型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模式,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引导更多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多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和实验室、海外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鼓励和支持企业制定和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推动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成果收益利润分成、量化配股。建设企业创新文化,组织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促进职工技术成果转化。

支持企业加强标准化和知识产权工作。指导企业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自主品牌战略,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技术标准制定的牵头单位,并优先给予支持。

(四)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多元科技投入体系

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重点保障加快技术创新工程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有关政策,进一步集成现有各类专项资金,市级各类相关计划和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战略性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政府投入为引导,拉动区县、各类金融和投资机构、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要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与审计,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企业研发投入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能否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作为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加快发展各类风险投资,发挥好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的投融资作用,积极引进境外风险投资机构,筹集市内风险投资资金,加大对战略性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投入,规范运作,提高使用效益。

(五)围绕技术创新工程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发展一批高端高质高效产业

围绕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结构调整目标,按照《山东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要求,立足我市实际,选择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取得技术突破的主题进行优先部署,以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主,组织重点领域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国家、省级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突破一批核心和关键技术,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高端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智力支撑

认真落实《淄博市引进海外优秀人才“515”计划实施方案》,积极创造环境,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到我市创新创业。把握当前国际创新人才等科技要素流动加快、引进成本降低的有利时机,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积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加大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根据企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相互兼职,联合培养人才。强化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优化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大力实施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着力培养和造就企业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努力培养杰出创新人才,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撑。

引导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制定完善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制度,落实完善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期权和股权激励、科技奖励、职称评聘等人才激励政策,探索多种形式留住、用好技术创新人才。

(七)强化领导,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统计局、国税局、地税局和人民银行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定期研究加快技术创新工程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市科技局负责提出重大项目和重点产品的指导目录,具体组织技术创新计划的实施、考核、验收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在项目立项、土地供给、资源配置、税收、环评和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结合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实现资源优势集成和政策配套联动,确保计划实施取得实效。各级政府要把加快技术创新工程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立足自身实际,做好配套衔接,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淄博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五月三日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